“狂欢开卖,全民疯抢”“618大促来袭,百款商品低至5折”……
6月18日,原本是一个很寻常的日子,但伴随京东、阿里、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品牌的齐力推广,如今俨然成为媲美“双11”的重大购物节。
为了这个节日,从生产企业到销售商家,各家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够赢得电商的年中收官之战。那么,今年的“618”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吗?对此,记者进行了线上线下的体验和实地采访。
线上:赚人气也赚真金白银
“‘618’你要买什么呀?”市民小白打开手机淘宝APP,兴奋地和朋友交换着购物清单。她告诉记者,现在购物节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平台夺人眼球的宣传和大力的折扣,让自己感觉每次消费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即使“剁手”也十分开心。
记者分别打开京东、淘宝等电商APP,满目喜庆的红色洋溢着节日气息。
“你参加的理想猫活动正在开奖,你的猫猫成功领到1.08元现金红包。”“恭喜您领到金币庄园‘618’红包2.18元。”
从“积分兑换购物津贴”,到“加入战队瓜分红包”,再到玩“叠猫猫赚喵币”分红包,各大平台越来越“会玩”,购物节的打折方式和补贴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事实上,从6月1日开始,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就已经提前进入了“开战”状态,打着“狂降”“满减”“送红包”的旗号,提前给“618”预热。
“自己喜欢的店都在打折,打算买口红、衣服什么的,整体预算七八百。”市民郑丽向来热衷在购物节囤货“剁手”。今年“618”购物节,她也早早地将需要购买的商品放入了购物车。
正是有了消费者如此这般的“倾囊相助”,各大电商平台才得以赚得盆满钵满。据了解,从6月1日到“618购物节”首日,京东第一个小时内就售出超过1700万件商品,同比增长83%;天猫不到半天成交额超去年同期全天;苏宁第一小时内超十大品牌销售瞬间破亿元……
线下:“明争暗合”成主基调
与年度最火的“双11”类似,同样是发端于线上的“618”大促,早已不只是电商的节日,众多线下商家也纷纷抓住这一年中最大商机。
近日,记者在走访多个商圈后了解到,“618”线上狂欢早已蔓延至线下,诸如“5折促销”已然成了很多实体商家的基本配置,不仅折扣力度不输电商,甚至有的价格还要更实惠。在太原市亲贤街的某大型商场内,不少消费者眼中的“大牌”已然将年中大促的时间点与“618”重叠,纷纷打出“618”优惠折扣活动,多个国际品牌低至2折。
除此之外,便利店、自动售货机、快餐店表现也较为突出。据了解,从6月初开始,像唐久、金虎等便利店就开始加入“618”促销,而像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金融等支付类APP也成了连接线上线下促销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618”大促与往年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融合”。如果说电商与实体商家的关系,在几年前可能要用“冲击”一词来连接,那么随着实体商业的“互联网思维化”和“体验式场景打造”,已经逐步由对立走向了融合。
“配了一副眼镜,原价得近2000元,在网上买了券再去线下使用,才花了不到500元。”市民张女士向同事开心地说起她的“618”战利品。
6月17日,在太原市桃园路宝岛眼镜实体店记者看到,门外正悬挂着“全场优惠折扣”的大幅宣传海报。店员介绍,“冲着折扣来的消费者不多,但有不少人是前来使用网购消费券的,店内销量较平时有超过五成的增长。”
当日,记者在该品牌网上官方旗舰店内看到,正在销售的优惠券从399元抵700元到1399元抵2000元不等,面额不同可享受的优惠套餐也不同,在选购时,消费者便可点击能使用优惠券的线下实体专卖店进行匹配消费。
消费者:享受便利也看体验度
“购物节有大额优惠券、跨店满减,每日整点还有限时秒杀,算下来是很划算的。”作为网购达人王艳茹表示,现在购物节越来越多,虽然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传统的购物节,但配合一些平台夺人眼球的宣传和大力的折扣,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等到“购物节”结束了,一个个陆续到手的包裹,仍会延续愉悦感。
如今,消费者都很擅长“买东西”,网站一刷,微信一扫,就迅速又便捷地完成了“购物”这个动作,享受着线上购物带来的愉快体验。
然而,愉快的节奏里,总会有一些“杂音”。
市民郑凯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是众多抢“618”年中大促、“双11”“双12”零点限时折扣的消费者中的一员,但当越来越熟悉商家的“套路”之后,网购体验感也越来越差,甚至觉得各大电商平台打出的价格战也不再那么“真诚”,因此在购物节消费就变得更谨慎了:“我觉得‘618’作为每年两大网络购物节之一,优惠力度是有的,但是有个前提,你要花时间和精力参与它的一些规则和游戏,比较适合空闲时间多的人。”
此外,还有消费者表示,每年的购物节,一些劣质商品就会出现在网上“凑热闹”。“网上假货太多了,货不对板,而且服务也越来越差,在服务差的情况下,还要求我们给他们好评,这是最无奈的。”几次不愉快的网购经历下来,康先生变得谨慎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多种消费方式进行。比如“70后”的肖女士表示,各种“购物节”时她会选择在网上买卫生纸、米面之类的家庭常用物品,买的量越多,优惠力度越大。但诸如家电类,或者需要量身定做的商品,她还是更愿意去实体店进行购买。同时,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不少消费者对服务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给消费者以最好的消费体验,就成为新环境下的主要竞争力。
本报记者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