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政务新模式,服务新起点

  当前,“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已成各地各部门优化政务服务的核心模式,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频繁见诸媒体。
  大同市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管监管”“一条热线管便民”;
  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现了新开办企业手续“一站式办理、一个工作日办结、一次即可办成”的目标;
  运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全面启动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
  可以预见,随着“放管服”改革在我省的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会成各地政务服务的标配,服务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优化服务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一劳永逸。
  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太原市暗访时发现,部分基层单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督查组随机抽取太原市小店区6月-8月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并领取营业执照的7家新办企业,发现有6家新办企业营业执照办理时间超过30天,其中,山西格尔勒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从核名到取得执照共经过7次驳回,历时45日。
  对此,被约谈的有关负责人检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把市场主体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抓实抓好,平时调研安排开会多,听取群众声音少,没有及时收集和响应群众诉求,创新远远不够。”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项政策或者一项措施,无论是便民的还是利企的,从出台实施之日起,总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也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
  实践证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是政务服务得以持续优化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有个例子值得一提,那就是我省的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在全省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山西省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行动方案》,进一步取消了施工图审查,增加了政府统一服务事项,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一般工业项目实现“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就可开工”……这是我省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再升级,也是我省破解企业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多、耗时长、落地难等问题的最新成果。
  这些实践告诉我们,优化政务服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时刻关注群众和企业的呼声和诉求,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回应。唯有这样,模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也才能经得住明察暗访。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6-24期

  • 第2019-06-23期

  • 第2019-06-22期

  • 第2019-06-21期

  • 第2019-06-20期

  • 第2019-06-19期

  • 第2019-06-18期

  • 第2019-06-17期

  • 第2019-06-16期

  • 第2019-06-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