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打击食药品犯罪,山西警方保持高压态势

  2019年5月,临汾公安机关根据举报线索,成功打掉一个生产伪劣保健医疗器械、利用互联网向全国销售的犯罪团伙,现场查扣查获假冒医疗器械47579件。
  经查,2017年12月以来,该犯罪团伙通过网络购进散装保健磁疗贴、眼贴、减肥贴及假冒合格证、防伪标签等,经过重新包装,假冒正规厂家产品在网上注册多个店铺进行销售,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2019年4月,吕梁公安机关采取集中行动,侦破“4·04”系列假冒注册商标案,打掉制假黑窝点9个,查扣成品假冒名牌白酒1000余箱及大量假冒名牌白酒注册商标,扣押现金22万余元,冻结资金29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
  ……
  6月28日,山西省公安厅对外通报称,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药品刑事案件9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51人,捣毁生产伪劣食品药品窝点57个,涉案金额8.66亿元,侦破重大食药犯罪案件20起。
  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虽然全省公安机关不断加强专业打击,食品药品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得到了有力震慑,但在食品药品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药品领域,网络销售假药、自制宣称有特殊疗效的药品,是当前违法犯罪主要手段。在保健食品领域,在酒类食品、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大剂量西药成分,以增强所谓“疗效”的违法犯罪高发,特别是号称“高科技”“免费服务”“健康讲座”“馈赠诱惑”等并以此为诱饵的保健食品诈骗层出不穷。在美容领域,无相关资质、非法为他人注射美容针剂等犯罪,特别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甚至使用蒸馏水等自制美容用品宣称是“进口高档美容品”的违法犯罪,仍然多发易发。在酒类领域,定制加工、回收名牌酒类包装材料,自行灌装劣质酒品并高价销售的违法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在普通食品领域,非法添加、超范围添加、超限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对此,山西公安机关将深入研究大数据条件下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规律特点,不断提升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的能力,要重点针对网络销售假药、伪劣保健品多发新形势,紧紧依托山西公安大数据平台,加强网上线索排查,深挖制假窝点,坚决打击售假犯罪网络;要重点针对保健品欺诈严重侵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加强公安与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勤联动,将保健品欺诈线索排查与治安防控、食品药品日常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还将重点针对假冒名牌白酒违法犯罪猖獗问题,通过联合市场监管、重点酒企开展打假行动,深入排查制售假酒的黑窝点、黑作坊、黑工厂,坚决严厉打击此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本报记者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6-29期

  • 第2019-06-28期

  • 第2019-06-27期

  • 第2019-06-26期

  • 第2019-06-25期

  • 第2019-06-24期

  • 第2019-06-23期

  • 第2019-06-22期

  • 第2019-06-21期

  • 第2019-06-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