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95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9元,同比增长9.2%……”交城县属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02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11326户、27925人。三年的攻坚拔寨,交城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民生兜底、健康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全县2711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47%。2019年5月21日,正式退出贫困县。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攻坚薄弱环节
产业扶贫,畜牧业及各类经济作物种植在山区乡镇已成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折射了交城县推进产业扶贫的成效。
围绕“一稳超”目标,迁出地做强富民产业,迁入地促进就业创业“两轮驱动”。实施产业扶贫“6133”工程,大力发展畜牧、旅游、设施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形成“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三大电商平台,创建“交城山”“褐小美”两个地域公用品牌,扶贫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9年,还将统筹整合资金1.988亿元,启动“一乡一园区、一村一基地”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就近在贫困村建设加工基地。同时,对建档立卡劳动力3765人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43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
在教育、健康、住房方面,交城县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惠民、优惠、特惠政策,让脱贫攻坚基石越来越牢固……
教育扶贫,建立“一证一卡一档”资助体系,统筹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2019年,大力推进“125”教育扶贫,“控辍保学”机制不断完善;健康扶贫,贫困户健康扶贫“双签约”率达到100%;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实行零起付线。2019年,在省定24种和全县新增40种“大病”的基础上,又新增7种疾病作为专项救治病种;住房安全,聘请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54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全部登记造册。2019年,深入开展“回头看”,引导3071户房屋鉴定为B级的农户进行局部修缮。
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立县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制度,10名常委包联54个农村党组织,定期沉下去解决问题。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整体提升年”活动,16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完成整顿。投入1700万元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制定出台《交城县农村“两委”主干绩效考核办法》《交城县农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发放办法》,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在此基础上,用活政策,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大半辈子住在山里,到老还能住上楼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交城县梁家庄安置小区的魏清河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啃下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交城县坚持“六个一”工作法,采用县城集中安置、中心镇购房整乡安置、旅游区中心村安置三种模式分类搬迁,全面完成2028户、5096人搬迁任务。健全完善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服务和后续产业管理机制,在安置点设立“一中心五站点”,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医疗服务、志愿帮扶等工作。
多方联动,不断凝聚帮扶合力
开展“一企帮一村”活动,65户民营企业结对帮扶73个贫困村,累计投入1亿余元,实施产业项目37个,安排贫困群众就业623人。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在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设立“褐小美志愿者服务中心”,实现了对特殊困难搬迁家庭的帮扶全覆盖。试点成立“孝心基金”,最大限度凝聚政府关心、子女孝心、社会爱心。推出“精准帮扶公益‘一亩地’”公益帮扶项目,采取“绿色农业+公益慈善+农户”的运行模式,与1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合同,实现精准帮扶人口545人。
2019年,随着脱贫摘帽历史性任务的完成,交城县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程文章也作了安排部署。全县上下将坚持一线导向,引导各方面力量向脱贫攻坚集聚。同时,继续用好分级议事、扶贫片会、观摩交流、奖惩激励、分管领导包办整改事项等制度,持续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做足脱贫成色,确保全县剩余4个贫困村、787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路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