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为山西大地构建全新时空概念

——写在大西高铁暨太原南站开通运营5周年之际

  • 大西高铁列车上的温馨服务温暖着每一位乘客。本报记者 姚凡 摄

  •   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至西安北)迎来开通营运5周年。5年间,随着一列列高铁动车组列车翩若游龙般的飞驰,这条山西最主要的高铁线已深深融入三晋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5年来,大西高铁发送旅客9353.3万人次。它拉近了太原与西安以及北京、上海、重庆等主要城市群的时空距离,也给沿线发展和百姓出行带来了巨大转变。

    客运能力持续提升,实现“说走就走”的夙愿

      大西高铁“县县设站”,极大方便了忻州、晋中、临汾等沿线23个县市区居民的出行。该线路开通前,山西铁路客运运能与运量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春运、暑运等客流高峰期十分明显,虽然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依然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太原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李静说:“大西高铁开通前我在太原站工作,那时我们最无奈的答复是‘对不起,没票了’,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山西什么时候才能通高铁啊!’”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南至西安北)以特有的“颜值”和“气质”面世,山西融入了全国高速铁路网。去年9月,高铁动车驶入了全国扶贫主战场忻州。今年“五一”,利用韩原线,动车向北驶出雁门关,结束了晋北地区没有动车的历史。山西高铁连接起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成都等主要城市,铁路客运能力得到持续释放。
      目前,大西高铁行驶的列车从最初的每日开行56列增加到了现在的日均147列,基本满足了三晋百姓日常出行需求。

    运行时间大幅缩短,收获“加速度”的幸福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每一次列车动力的进化嬗变,总会引发一系列转变。大西高铁给沿线各地经济生活提供了“加速度”,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显著变化。
      缩短的是时间,拉近的是距离。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后,太原到西安间的时空距离由原来的10小时左右压缩至3小时左右。
      正在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的太原学子小李说:“以前只有放假才能回家,有了高铁后,周六早上坐车,中午就能到家吃上父亲做的饭,周日下午再回校,感觉家的距离近了,享天伦、尽孝道的机会多了!”
      襄汾人张寅卯靠一身打饼子的好手艺在北京打拼。大西高铁开通前,张寅卯坐近20小时火车才能到北京。他说:“要是家里有个事,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回来。大西高铁开通后,不到5小时就能到家,赚钱还能兼顾家庭,减少了我的后顾之忧。要是没有这高铁,咱山西老乡就不可能这么放心地在外打拼了。”
      如今,太原局集团公司每天运送的旅客当中,乘坐大西高铁动车的占35%以上。经常出差的刘蓉蓉说:“高铁速度快、班次密集、准点率高、舒适性好,最重要的是更安全可靠。”

    网络购票占到九成,畅享“以人为本”的快捷

      拥挤喧哗的售票窗口、长长的购票队伍、焦急不安的排队人群,这是以往火车站售票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这种情形在大西高铁各站很难见到了。”作为太原南站客运品牌“婷婷爱心服务区”的负责人,蒲婷婷对网络购票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大西高铁开通运营之初,每天的网络购票还只占6成,现在已上升到90%,最多时达到95%。”
      为让旅客进出站、上下车更顺畅,5年来,大西高铁培育出“李静导购台”“婷婷爱心服务区”“晋馨晋意”“尧都新旅”“好运行”“晋之星”等一大批站车服务优质品牌,让旅客全程享受无缝衔接的畅行服务。
      沿线各站对旅客引导标识系统不断整治改进,并创新制作了“蓝票”“红票”彩色地标,逐步形成了一个集图形、文字、智能显示于一体的立体导向系统,使旅客抬头能看得见指示牌,低头能找得到方向标。

    高铁效应逐步显现,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大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随着全国高铁网“四纵四横”完美收官、“八纵八横”渐趋成型,高铁车站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正在成为沿线县市区发展的新枢纽、新助力。
      太原南站是山西第一高铁站,与大西高铁同步全面开通运营后,日均发送旅客从原来的2万人增长到近5万人,最高突破7万人,有力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与整合。如今,以太原南站为中心的商业圈,正带动周边一系列的办公、商业、酒店、住宅、物业等项目的推进和发展,为太原的城市功能外拓升级、区域经济优化,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美誉,平遥古城、五台山等人类文化遗产、优质旅游资源众多。5年来,大西高铁使山西旅游市场的吸引区迅速扩大,黄河、太行、长城景观连珠成线,晋商文化、古建文化、边塞文化等串为一体。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在高铁开通后,进入了北京、西安两座城市的3小时生活圈,旅游业再获增长动力。据该县旅游部门统计,到平遥古城的游客从2014年的695.2万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1548.67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近年来,根据山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需要,依托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太原局集团公司精心部署“山西全域旅游铁路行”活动,推动“八大行动”、开发10条精品线路,升级“坐高铁游山西”旅游产品,打造“黄河号”“朔州号”“运城号”等26组冠名高铁动车,让“快旅慢游”成为山西旅游业优化升级的新动能。
      大西高铁开通运营这5年,为山西大地构建起全新的时空概念。

    本报记者 姚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01期

    • 第2019-06-30期

    • 第2019-06-29期

    • 第2019-06-28期

    • 第2019-06-27期

    • 第2019-06-26期

    • 第2019-06-25期

    • 第2019-06-24期

    • 第2019-06-23期

    • 第2019-06-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