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考研,你想好了吗?

  • 市民在图书大厦采购教辅书。

  •   距离考研报名的时间越来越近,在不少人还对是否考研的事犹豫不决时候,已经有几百万考生进入紧张备考状态。记者近几日走访了太原和晋中的部分高校,发现考不考研、考研到底为什么还真的是一个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考生考研是为了提升自我能力,有的考生为了实现心中梦想,也有的考生为了缓冲就业压力等原因选择考研,毋庸置疑的是考研热度持续升温。

    吃得苦中苦才能考上研

      走进任何一个高校,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考研氛围。
      6月17日,在山西大学文科楼自习室,不少学生端坐在座位旁,认真看着手中的辅导书。“现在考研信息随处可见,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都能查到不少知识点,希望能借鉴前辈经验,顺利考上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的小邵说了几句又埋头看起了书。
      “最近在忙着期末考试,还没有开始集中复习备考。还没有想好报哪所学校,正好趁暑假期间多向学姐了解了解。”李欣就读于物理系,今年大三,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可她已经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有了规划。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本科毕业后不太好找工作,就准备继续考研、考博,将来留校当老师就是她的奋斗目标。“我研究过近几年的试题,感觉过国家线应该没有问题。现在就担心能不能过了名校自主划线。”她告诉记者,从8月开始就准备着手考研事项,英语、数学和专业课在家自学就行,政治要报考研班。
      和很多学生积极备考相比,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小袁的研究生之路顺利多了。“我们宿舍八个人,一个被保送了研究生,剩下有六人报了名,考上三个。”小袁告诉记者,上大二时候就跟着同学去人才市场看过,很多招聘单位的门槛都是“研究生”,而且自己对过早进入社会也有些胆怯,不想那么早工作。所以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复习,平时在校上完课就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每天看考研相关的资料就要花去6个小时,暑假在家就几乎是全天听课、看书、答题。经过十个月的复习,小袁成功考上研究生。“我本科就是学的机械工程,考研时报考的东北大学,调剂后到了太原科技大学。其实平时打好基础,再集中复习一段时间,感觉考试压力还不算很大。”
      近几年,在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不断上升。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而2019年全国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72万人,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比创十年最低。对于考生来说,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工作后再考研比例趋大

      考研圈中,许多人把第一次考研的人称为“一战”,第二次考研的则成为“二战”。
      文章就是“二战”中的一员。“一战”失败后,就读于贵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文章决定养精蓄锐,备战今年底的“二战”。准备毕业论文的他正和父母商量着是自学还是要报班。“马上大四毕业就要回到山西了,我想去浙江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去年就尝试考过一回,成绩不理想。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复习考研,想再提高一下学历。”
      想起上次备考的那段时间,他还是觉得很苦:早晨不到7点就到达自习室,一坐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宿舍洗个澡继续学习,一天睡觉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几乎抛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应酬。“看书看书看书”占据了全部的生活,本想着能一击而中,可成绩公布后并没有过线。经历了一番内心挣扎,他还是决定再试一次。
      如果说文章是想通过考研让自己的就业之路更为顺利一些,段易考研则只为了“梦想照进现实”。
      “以前不爱学习,突然有一天觉悟了,就想上研究生。这次我从1月份就报了考研辅导班,希望能成功通过。”段易毕业已经有五年时间了,有稳定工作的她选择了考研。“去年就够条件报名了,可当时工作太忙,要考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兼顾两项很吃力,就把考研的事又往后推了一年。”她毕业后就一直在一家企业上班,生活工作都比较稳定,一个月底薪就有4000多元,生活无忧无虑,还能常出去旅游。突然有一天看见朋友圈里有人晒研究生录取信息,激起了她一直以来的“考研梦”。
      在某在线教育机构报名考研辅导班后,段易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因为脱离学习比较久,又是跨专业报考,她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课,还要抽时间背单词,有时候真不想坚持了,可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还是决定要拼一把。”
      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的考研比例正在逐年提高。据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往届考生107万人。往届生占比分别为43.8%、45%,逐步接近半数。

    考研目标定位必须明确

      如今的考研更像是人生中的又一场高考,竞争残酷又很激烈,是否人人都适合考研?考研后求职路就能一帆风顺?考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吕月英表示,近几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基本上占到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三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扩招有将近20年的历史,本科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但也使得学生整体能力略逊于扩招之前。因此,无论是社会认同、公司企业的要求都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获得更高的学历是提高毕业生竞争优势的保障。再加上现在从中学时代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校也鼓励学生考研,为学生创造有利学习条件,考研将会成为大学本科生毕业时的第一选择。二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也推动了考研学生数量的增加。三是很多就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所以导致考研大军里女性考生的比例也大大增加。
      吕月英也对即将要考研的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目标要明确。考研是继高考后,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涉及到城市、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大城市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城市的选择会使人生轨迹发生变化;专业必须是适合自己的,学校的选择当然要与考生自己的能力匹配。其次态度要认真。考研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如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很容易打退堂鼓。既然打算考研,就要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再次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最重要的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严格按照计划行事。第四是关注信息,及时掌握准确的考研信息,特别是对于跨地区、跨专业的考生更为重要。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考研教育网及考研最新动态,特别是自己报考的院校专业的一举一动。
      “每个人是不同的,因此对待考研也有不同的想法。但目前考研人数连年增加足以可见考研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那么,为什么要去考研呢?最直接的目的便是提升学历,特别是对于太原师范学院这样的本科学校,非985和211的学生来说,考研是进入名校最好的途径。”太原师范学院老师牛建平告诉记者,除了心仪学校录取通知书,考研的过程也会让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成熟,内心会变得强大,学习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些将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让学生们受益终身。他表示,心态对于考研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心态分为考研前准备期的心态以及考试当天的心态。考研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期,而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完成学习计划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制力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所有的建议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少想,多做”,所有的事情只有用行动才能解决。
      考研热度虽然在持续升温,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考研,因此,同学们考研之前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蹉跎了岁月,浪费了时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02期

    • 第2019-07-01期

    • 第2019-06-30期

    • 第2019-06-29期

    • 第2019-06-28期

    • 第2019-06-27期

    • 第2019-06-26期

    • 第2019-06-25期

    • 第2019-06-24期

    • 第2019-06-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