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式样的家具被称为“晋作家具”。晋作家具注重实用且用料大器,呈现威武、壮硕的风格,并具有明显的崇尚局部木雕装饰的特色。6月28日,太原非遗项目得元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首次在山西各媒体面前亮相。太原市非遗保护中心为其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牌匾。
前世:我国家具的四大流派之一
山西历史上文人商贾辈出,富甲一方,讲究生活质量,对房屋和家具的要求极高,许多晋作明式家具被视为中国古典家具之典范。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中就发现了木器,主要有鼓、觚、豆、斗、俎、盘等,以斫、凿、剜等手法制成,绝大部分都在器面上先涂黑色,然后彩绘,是晋作家具大漆描金的先祖;元代襄汾人朱好古为永乐宫创作的壁画中的家具也是晋作家具的典型器物的写照。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家具也反映了晋作家具的特色。在东牛村以南10公里南董村金、明墓内发现的木床实物都是特色鲜明的晋作家具。
山西在明清时虽然很少有制作家具的手工作坊,却有制作家具的名匠,这是因为很多商贾巨富使用家具一般都是请工匠上门,按照庭堂所需和主人所好制作。因而它用工不惜、用料不吝,所制作的家具有着极高的水准。作为我国家具的四大流派之一,晋作家具兼具体量朋硕、沉穆劲挺、大边坚梆、框厚板实的特点。
今生:提升技艺传承升华晋作文化
在此次晋作家具展示期间,还有一位在该领域杰出的工匠,名叫张彦标。他出身于木匠世家,自幼随父学习雕刻木工。21岁时,张木匠远赴广东,跟随浙江东阳的雕刻大师,拜师学艺,开始了自己清贫孤寂的学徒生涯。天资聪颖的张彦标刻苦用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木工及雕刻全套工艺。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更加专注于红木技艺,特别是将雕刻技艺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广东一带地区,被同行赞誉为“雕花王”。之后,由于张彦标长期辗转各地,从事一线红木家具的生产、设计及管理,博采百家众长,广纳南北精华,这些经历既为其积累了深厚的制作技艺与管理经验,同时也奠定了传承弘扬晋作文化的坚实基础。2018年12月,张彦标被推荐参加了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并顺利地通过了各种测试,成为了一名工艺美术大师。
2004年,张彦标来到山西,被厚重的晋作家具深深吸引,决心将之前二十多年学到的传统技艺,整合到晋作家具体系中,要让晋作家具有一个崭新的面貌,要把传统文化弘扬光大。于是有了今天的得元斋。
未来:发扬光大任重而道远
得元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是得元斋公司的灵魂,其核心内容是传统的卯榫工艺、纯手工雕刻技艺、健康无害的髹漆工艺以及赋予了深厚传统文化在内的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它主要是源自于源远流长的古老手工艺,传承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2017年,得元斋公司向迎泽区文化局递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报告。经过书面文件审察,实地调研考核后,得元古典家具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8年顺利晋级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元斋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可简单分为八个流程,分别为:设计、烘干、下料、榫卯、雕刻、组装、刮磨、髹漆。其中产品的设计全部由张彦标木匠亲自完成。每一个流程都经过了数年的锤炼改进,不断汲取传统工艺的营养,吸取现代管理制度,其制作工艺、产品质量,在山西省内是数一数二、名列前茅的。
晋作艺术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山西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明代直至民国,晋作家具精良的制作工艺和完美的器形品相使其具备了极高的收藏传世价值。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山西各大晋商大院、名门望族,都收藏着大量价值无可估量的晋作家具。晋作家具曾有一段时间无人提及,人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所幸山西极好的人文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其灵魂得以保全。如何将晋作工艺传承升华,使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既要保持原有的特色还要融入新的元素,这是晋作艺术爱好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