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最严监管护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上周,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今年,将进一步扩大食品抽检计划,对违法企业要“执法必严”,执行“处罚到人”。企业被吊销许可证的,对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毫无疑问,这是我省对食品安全领域开展的最严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把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对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了威慑,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一位同学曾讲起自己的一段经历时说,他曾与美国的一位朋友在当地一家超市购物,看着品牌众多、价格不一的牛奶,随口问了一句,价格低的牛奶不会是假的吧?结果人家满是疑问:假的牛奶?为什么要生产假的牛奶?喝了假的牛奶不生病吗?再说,生产和经营假的东西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一经查出,会倾家荡产,而且此后再也不能进入这一领域。
  多年来,我国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党政同责。为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完善修订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今年5月,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我省这一做法,正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具体行动。
  笔者认为,从生产源头到经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处罚到人”的执行必须不折不扣。在抽检中,如果发现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按照规定,采取封存库存,暂停生产销售、召回不合格食品等措施,切实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并督促企业查找问题原因,消除安全隐患。如果同一生产经营企业多批次不合格或同一问题反复发生的,必须从严从重处罚,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被吊销许可证的,对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严重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要纳入信用监管“黑名单”,涉嫌犯罪的必须依法移送到位。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法律,运用法律,让不法生产经营者终身不得从事与食品生产经营的所有活动。唯此,违法者才会越来越少,直至销声匿迹。
  食品安全需要守法的商人,也需要严格执法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防控不合格食品风险。百姓吃得放心,才会少得病,从而减少就医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其他消费,拉动消费增长。
  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如此,我省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07期

  • 第2019-07-06期

  • 第2019-07-05期

  • 第2019-07-04期

  • 第2019-07-03期

  • 第2019-07-02期

  • 第2019-07-01期

  • 第2019-06-30期

  • 第2019-06-29期

  • 第2019-06-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