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高端驱动 绿色发展

—— 第二届“一带一路”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综述

  • 第二届“一带一路”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王龙飞 摄

  •   7月13日,主题为“高端驱动
      绿色发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孝义市举办。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共襄产业转型发展盛举。
      吕梁市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焦化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焦化基地。如何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切。
      2018年11月,吕梁市政府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7月13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再一次为中外经济领域专家、焦化行业专家提供开放的交流平台,为持续推动煤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坚持工业绿色发展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发表《坚持工业绿色发展方向 推进煤焦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对工业增长长期严重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大省来说,推进工业领域结构转型,加快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传统煤焦化行业绿色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夯实制造业企业能效提升基础;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制造业增长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在生态脆弱的沟壑上抓环保,在传统产业资源集中区促转型。
      他表示,吕梁是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之一。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吕梁要把坚持工业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清洁利用、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路径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当前,面对吕梁市发展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要坚持清洁高效、绿色发展不动摇。二要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不放松。三要坚持价值引领、创新驱动不停步。四要坚持内引外联、合作开放不回头。他希望吕梁市将促进绿色增长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全面把握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取向,认真分析煤焦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探讨有效破解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的各种制约瓶颈,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以改革创新加速山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

      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指出,以煤焦产业为主的山西,迫切需要煤炭行业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要探索和拓展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有效途径和方式。煤炭开发要走损毁环境-少损毁环境-不损毁环境-有利于改善环境的道路。煤炭利用要走由燃料-燃料+原料-原料的道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山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有良好基础,解决山西一煤独大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把握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用改革创新加速吕梁产业转型发展。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围绕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提出了几点建议:煤炭在较长一个时期将是山西的主体能源,关键是要把煤炭利用好、管理好。一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二是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三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四是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五是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倾力打造全国绿色煤焦化工产业基地

      省工信厅副巡视员王黎红表示,前不久,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这对促进我省煤焦化工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影响。要抓住机遇,抓好现有煤焦化工企业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管理;着眼长远,走链条化、园区化、绿色化、高端化之路。勇于自我革命,大幅压减焦化产能,全力推动减量置换的现代化大型焦炉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做深做精做细化产链条,打造全国绿色煤焦化工产业基地。
      吕梁市市长王立伟表示,吕梁煤焦产业正向高端化产品方向延伸,目前全市焦炭总产能达到4745万吨,其中建成产能3789万吨,居全省第一,企业户均产能达200万吨,焦化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达1/10;形成终端化产品生产能力410万吨、在建能力280万吨,煤焦化工行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特别是围绕做精做优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深加工和粗苯精制三大产业链条,大力引进高新科技、金融资本和优秀人才,上马建设费托合成蜡、乙二醇联产LNG、焦油深加工综合利用等一批现代精细化工项目,推动以孝义鹏飞6.25米捣固焦、金达7米顶装焦、金岩40万吨乙二醇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节能环保型焦化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孝义鹏飞、晋茂、金州、交城宏特、华鑫为代表的龙头焦化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本报记者 王龙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13期

    • 第2019-07-12期

    • 第2019-07-11期

    • 第2019-07-10期

    • 第2019-07-09期

    • 第2019-07-08期

    • 第2019-07-07期

    • 第2019-07-06期

    • 第2019-07-05期

    • 第2019-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