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灵丘脱贫

  • 车河新貌

  • 蚂蚱养殖项目

  • 赵北乡松针鸡

  • 万只育肥羊项目

  • 箱包加工

  • 电商助力

  • 蔬菜大棚

  • 山煤光伏电站

  • 龙渠沟有机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

  •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著名的革命老区,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历史及各方面原因,灵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村124个、贫困户16391户42101人,贫困发生率20.6%。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灵丘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采取超常举措,集聚攻坚力量,创新减贫模式,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县124个贫困村、15941户4119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4%,2019年1月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4月省政府发文批准灵丘退出贫困县。
      坚持党的领导,精准布阵“不缺一环”。灵丘县成立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县委书记张强亲自担任总指挥,抽调“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牵头单位的50多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协同作战,下设综合协调、易地扶贫搬迁等11个专项办公室,县四套班子成员分任主任或副主任,推动各项攻坚任务落到实处;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工程,将894名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法,对贫困村进行分类动态管理,成立专项督查组和巡检组,对脱贫各项工作不间断督查巡查。
      坚持基本方略,精准进退“不错一人”。积极探索推行“一访五看、二算四评”精准识贫工作法,将贫困户基本信息与财政、房管、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进行信息分类比对、动态清退,实现精准识别;建设“灵丘县小康社会建设智慧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扶贫数据进行实时观测、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实现精准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摸底调查、拟定计划、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对象认可、三级公示、批准退出”七步程序,对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进行退出,开展“五人小组”核查行动,实现精准退出。
      坚持产业支撑,精准覆盖“不丢一户”。紧紧围绕“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带动主体、户户有增收项目、家家有多元收入”目标,构建起全覆盖、多元化的“一区、一带、两园、三级基地”产业扶贫大格局。一是三级基地资产收益覆盖一批。县级布局万只育肥羊、万头育肥猪、万亩有机苦荞种植等县级“资产收益式”扶贫基地11个;乡级打造千亩种桃、千亩黄花、千亩蔬菜等乡级“农业订单式”产业片区16个;村级培育蚂蚱、白芍、黑木耳、大白谷等村级“精准滴灌式”特色项目126个。2018年,灵丘资产收益扶贫“润生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全国交流借鉴。二是全域有机农业示范区引领一批。采取“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模式,通过“资源全流转、村民全入社、三资全入股、收益全保障”发展路径,带动贫困户733户1735人。三是红石塄-独峪-白崖台乡村生态旅游带拉动一批。在南山区5乡镇发展全域旅游,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品等旅游服务,带动南山片区1.09万贫困人口增收。四是光伏产业园和扶贫产业园两园带动一批。采取“光伏扶贫+生态修复”的模式,新建集中式、村级式和分户式光伏电站47.15兆瓦,带动4876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000—3000元。五是电商扶贫覆盖一批。加大对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上行销售渠道等投入,70多种农副产品成功上线销售,覆盖贫困户2269户6168人。
      坚持安居为要,精准保障“不落一宅”。紧盯“人钱地房树村稳”七大问题,坚持以房为本,深入实施安居工程,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不让一户农民住危房。一是坚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村庄提升三结合。二是坚持规划设计、整体风貌、工程建设三并重。编制乡村建设规划40多项,把生态绿色、革命红色、遗迹古色等本土元素融入村庄建设中,集中打造了车河、小寨等一批美丽宜居乡村连片示范区。三是坚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后续产业三配套。按照易地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的“三同步”原则,采取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就近打工、资产收益等“七类模式”,增加群众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四种收入”,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坚持基础为重,精准提升“不掉一村”。全县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条件,统筹推进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施“星级村”创建工作,打造三星脱贫达标村178个、四星美丽乡村和五星旅游示范村77个;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全县村庄从“颜值”到“内涵”的跨越式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精准突破“不差一节”。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有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模式。在南山区5乡镇1185平方公里区域内规划建设有机农业园区,采取“资源全流转、村民全入社、三资全入股、收益全保障”的模式,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积极探索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建设的新路径,推进农民股民化、农村景区化、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就地城镇化。“山西灵丘村级有机农业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三个典型案例之一,登上了2018年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并入选“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创新实施健康扶贫“四方联动”,切实杜绝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兜底“不少一策”。一是阻断代际贫困,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二是筑牢最后防线,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三是促进增绿增收,实现生态扶贫“全覆盖”。四是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就业扶贫“全覆盖”。
      坚持整合资源,精准集聚“不漏一方”。着力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不断提高资源聚集的程度、加大资源倾斜的力度、提升资源使用的精度,构建了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退出脱贫县之后,灵丘县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社会保障、乡村建设、群众住房、内生动力、驻村帮扶、社会扶贫“八大巩固提升行动”,紧紧围绕“面向京津冀雄的安全食品生产区、生态涵养保护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三区一地’”发展定位,按照“一城多园”的发展布局,实施“新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生物产业园、扶贫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巍山轻工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平型关军事文化园、唐河湿地生态示范园”十园共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灵丘、富裕灵丘、幸福灵丘”建设的新篇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21期

    • 第2019-07-20期

    • 第2019-07-19期

    • 第2019-07-18期

    • 第2019-07-17期

    • 第2019-07-16期

    • 第2019-07-15期

    • 第2019-07-14期

    • 第2019-07-13期

    • 第2019-07-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