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忻州消息 神池农信事业已走过六十多个年头,下地问耕、上门询贷、百姓炕头办业务的“背包精神”在一代代农信人手中薪火相传,从支农惠农到精准扶贫、从扶持小微到乡村振兴,一路走来,都离不开神池农信人坚守的“六不法则”。
一是坚守宗旨“不动摇”。从2002年开始不间断的信用工程建设到2007年响应政府号召的“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从2012年推行的“支农惠民行动计划”到2018年实施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十六年间,神池农商行累计发放支农贷款92.14亿元,带动县域内20796户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短期诱惑“不动心”。在贷款战略布局中合理把控信贷资产结构;在业务流程方面坚持“夫妻担责”“按时还本结息”;在营销存款过程中,加大对日均指标考核的奖惩力度,“利在长远、久久为功”的经营理念是神池农商行稳健发展的根基。
三是扎根县域“不动移”。借长期深耕“三农”、小微领域,先于其他金融机构占领农村市场这一优势,神池农商行坚持下沉服务重心,认真维护拓展“三农”客户,不断夯实生存和发展基础。目前该行涉农贷款13.18亿元,贷款市场份额71.95%,小微企业贷款逐年上升,真正做到了信贷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是做小做优“不贪大”。下大力气抓好散户存款营销、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工作,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目前该行储蓄存款占比达到83.8%,小额信用贷款户占贷款总户数的75.91%。“支农、支小、支零、支散”的原则从未改变。
五是稳健经营“不贪快”。坚持贷款“三查”原则,保证信贷规模、业务创新与风控能力相匹配,三级授信体系流程规范、责任明晰,对县域内“三农”客户实现“全覆盖”,不良贷款率仅0.65%,神池农商行的发展不求快速扩张,只求稳扎稳打。
六是紧贴实际“不贪洋”。在紧跟时代发展、逐渐缩小与其他商业银行差距的同时,始终不脱离县域实际,借鉴经验择优去劣,网点建设务实便民,产品创新“接地气”专注主业,脚踏实地。
十六年的接力传承,让神池农信人更加坚信:围绕“三农”客户,把小银行做美、做优、做专,就是大作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神池农商行将在省、市联社党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不骄不躁,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集群”做出新的贡献。 (杨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