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山西“农事”的明天会更精彩

  打造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这是我省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定位。
  7月15日,在大同市召开的全省攻坚深度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明确提出,要切实把现代农业打造成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富民产业。
  现代农业之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意义毋庸赘言,我们应当为这样的雄心点赞,应当为这样的勇气喝彩!
  据《山西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1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2.2%;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4%。
  在这种“体量”之下,提出“要切实把现代农业打造成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富民产业”,足以说明我省对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也足以说明我省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不错。
  实践证明,把现代农业发展打造成我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众所周知,我省不仅有历史悠久的酿酒酿醋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产工艺,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还有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的杂粮……
  在这样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我省正在聚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即酿品产业集群、饮品产业集群、乳品产业集群、主食糕点产业集群、肉制品产业集群、果品产业集群、功能食品产业集群、保健品产业集群、化妆品产业集群和药品产业集群,这是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最新实践,也是山西农业全面深度服务百姓生活的独特优势。
  这样的产业布局,是对食品安全、健康养生和消费多样化等需求的有效回应,是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符合我省历史传承与现实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将现代农业打造成我省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的核心支撑。
  虽然,与煤炭、冶金、电力、焦炭等产业相比,农业仍是我省的弱势产业。但是,路虽远,行则必至。有一种观点说,未来三十年中国的最大商机在农业。其实,农业永远都是朝阳产业,向着这个方向勇往直前,前景必然是光明的。
  当前,我省正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思路,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并以园区化带动基地化、规模化、有机化、标准化和品牌化……
  可以预见,山西“农事”的明天会更精彩,成长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绝不仅仅是梦想。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22期

  • 第2019-07-21期

  • 第2019-07-20期

  • 第2019-07-19期

  • 第2019-07-18期

  • 第2019-07-17期

  • 第2019-07-16期

  • 第2019-07-15期

  • 第2019-07-14期

  • 第2019-07-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