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不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用电企业,生产成本之高始终制约着企业高效发展。如何让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健康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多年来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6月4日,朔州日报刊发的一条消息引起记者关注。文章的题目是:为发电企业增效益,为用电企业降成本。
这是朔州市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工作中,将风电企业超保障外的零散电量,“打捆”后通过售电公司进行销售的交易新路。
2018年,朔州市风电“打捆”销售电量达5亿度,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6500万元。省政府就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风电“打捆”电力市场化交易,主要是将多个风电企业把超保障外零散电量集中起来,通过一家售电公司完成电量交易。预计今年交易规模将增至21亿度,可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73亿元。
近年来,朔州市下大力气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千方百计为转型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增效益,营造投资洼地,努力把电力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而推进园区企业“打捆”参加电力直接交易,是帮助降低转型企业用电成本、释放发电企业产能的一项双赢举措。
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8年10月,全面开展市内风电企业和园区企业调研。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键多次深入各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就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调研,帮助企业研究提升产能的具体举措。
就落实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能监办《关于进一步放开重点行业用电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通知》精神,朔州市领导要求,相关部门要全面对照全省电力直接交易要求,梳理电力用户,支持符合电力直接交易条件的省级和市级工业园区用电企业,“打捆”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使享受电改红利的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过认真调研,精心测算,园区与风电实行“打捆”市场交易是可行的。为此,朔州市专门成立了领导组,针对“风电打捆”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各开发区管委会工作职责。
同时,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山西省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和《山西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相关部门制定了《朔州市园区风电“打捆”直接交易计划实施明细表》,对朔州市所有园区电压等级在10千伏以上的企业用电量进行了统计,组织园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和环保达到国家及省相关标准,特别是把朔州市“2+7+N”现代产业体系内的转型大工业用电企业“打捆”,通过山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上报省能源局,积极把握发电、用电企业入市申报、交易电量、电价商谈、售电代理机构确定等关键环节,确保市场化交易顺利实施。
此举使朔州市园区用电企业“打捆”参加省电力直接交易在全省实现了零突破。
2018年12月25日,随着天润、国电、大唐、晋能等18家在朔州市风电装机大、发电量超保障小时的新能源发电企业,与朔州市及六县(市、区)园区代理售电公司风电“打捆”交易协议的签订,朔州市园区企业“打捆”电力直接交易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也是朔州市电力体制改革在全省的首创之举。
同时,各个园区共组织82家企业通过“打捆”获得交易资格,实现园区企业入市交易。
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部长宋军说:风电“打捆”电力直接交易,让更多企业享受到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优惠与红利,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让开发区内的企业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更为下一步开发区扩大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朔州市进一步强化服务,全面加快对风电项目审批和配套工程建设等全方位服务,切实为风电企业建设、管理和运营创造良好环境。
朔州市政府支持鼓励工业园区积极联系、成立售电公司,为园区内企业开展服务。目前,朔州市完成了全市风电发电量基础数据统计,积极鼓励引导风电企业加大电价优惠幅度,增加交易电量,用电企业与售电公司就市场交易进行面对面自主商谈,实现双赢。
同星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是朔州市一家大规模用电企业,该企业一年四季满负荷生产,用电量较大。公司副总经理纪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高科技企业,电力就是我们企业的生产动力。此次成功参加园区风电‘打捆’电力直接交易,直接为我们降低生产成本400多万元,大大提升了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意义非常重大。”
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申杰兵表示:“参加风电‘打捆’电力直接交易,让我们充分释放产能,进一步提高了外供电能力,是互惠共赢之举。”
本报记者 刘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