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新能源大同液化调峰储备集散中心。该项目占地247亩,总投资4.9亿元,液化能力为50万方天然气/日,对满足大同及周边地区的用气需求,提高山西天然气管网的应急储气及调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报记者 冯杰 摄
6月22日,世界首台R-GAS煤气化炉(紧凑型煤气化炉)在阳煤化机制造成功。6月24日,该炉在阳煤太化气化技改项目施工现场成功吊装成功。我省劣质煤也将迎来清洁高效利用新时代。
据悉,该设备采用紧凑型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可以产生2760℃的火焰温度和充分的混合效果,使高灰、高灰熔点、高硫、低活性劣质煤在极短时间内反应完全,转化率达99%以上。经测算,投用后,合成氨、尿素、甲醇等生产原料成本有望降低一半。
来自省国资委的消息称,今年以来,全省国资系统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强力推动改革转型,各项改革举措正在加快转化为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省属国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财务快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省属国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7升2降”的良好态势。
资产总量增加,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省属国企资产总额已达3.02万亿元,同比增长7.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7,560.9亿元,同比增长18.6%。资产总额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
重点行业产销平稳增长。上半年原煤产量2.92亿吨,同比增长4.8%,商品煤销量3.51亿吨,同比增长5.4%;发电量完成6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钢产量539.3万吨,同比增长0.6%;燃气销量45亿立方,同比增长0.2%。
运行速度稳中有升,转型态势明显。今年6月份省属国企完成增加值235.5亿元,环比增长15%;上半年累计完成增加值1,282.5亿元,同比增长4.7%。上半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完成569.6亿元,占比44.4%,比去年同期年的43.5%提高0.9个百分点,以转型发展为引领,非煤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其中:新兴产业增加值(62.3亿元)和利润(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3.9%。
收入效益指标快速增长。省属国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调整优化经营策略,努力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坚持深化对标考核,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开展降本节支、挖潜增效,持续保持规模效益双快增长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25.1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利润166.8亿元,同比增长32.6%。利润指标完成了双过半目标,效益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巩固。省属24户企业中,上半年盈利企业20户,盈利额178.1亿元,亏损企业4户。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67.3%,资本回报与效益增长匹配度不断向好,净利润增幅高于利润总额增幅34.7个百分点。
上交税费增加,社会贡献突出。省属国企实现利税597.8亿元,同比增长9.9%;上交税费560亿元,同比增长12.4%,相当于利润总额的3.4倍。为增加全省财政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经营绩效持续向好。省属国企净资产收益率1.14%,营业收入利润率2.46%,成本费用利润率2.49%,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0.33、0.35和0.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3次,较上年同期增加0.03次。
在岗职工收入持续提高,职工获得感有效提升。职工薪酬总额同比增加30.8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950元/人,同比增长10.9%。
与此同时,省属企业财务费用328.1亿元,同比下降3.5%,短期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966.0亿元,同比下降14.6%。
这表明,省属国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改革效果明显。这一点在非煤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尤其明显。
通航产业:省通航集团首飞圆满成功,开通了太原至大同、吕梁、运城、长治的4条短途运输航线,启动黄河、太行、长城3个低空旅游项目,我省通航强省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新能源产业:潞安、晋煤、阳煤、同煤、国新能源等传统能源企业,发挥省属国企氢能资源先天优势,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引进日、美、德、法等国先进技术,在制备、存储、运输、应用全产业链加快布局,抢占氢能源革命制高点。
现代煤化工产业:潞安成功产出全球首家煤基合成Ⅲ类润滑油,能够满足国六发动机等高端需求,有望大规模替代进口。阳煤启动3个煤制乙二醇项目二期工程,总产能达到140万吨,占比超全国10%。同煤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今年开工,标志着企业从煤电为主转向煤电化并举。
新材料产业:阳煤建设全球最大的年产4万立方米纳米气凝胶生产装置,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产,3至4年后可形成百亿产值。启动5万吨/年煤制石墨负极材料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装配式建筑产业:建投集团三大现代建筑产业园区相继投产,首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金成立,全省首栋装配式钢结构高层公共建筑开工,传统建筑企业焕发新生机。
信息服务产业:晋能集团成功获取我省煤炭产运销信息采集和物流服务平台建设资格,为各级政府治乱、治超、治污、治税提供了远程动态管控的技术支撑。
文旅产业:文旅集团在省内核心景区资源获取上取得多项突破。“云游行”山西旅游年卡上线发布。孟母养生健康城及文化产业园正式运营,全产业链式康养体系初具规模。
更值得关注的是,省属国企混改有了新进展:省国资委出台了混改操作指引;建投集团引进央企混改取得重大突破,正式拉开了省属国企集团层面混改序幕;大地国际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我省国企境外上市零的突破;新股上市步伐加快。
多点发力,多方突破。面对今年以来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省属国企用主动作为交出来的这一份靓丽成绩单更有“含金量”。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