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从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质量效能。针对此,我省首推农民技能考核,今年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

希望的“种子”激发田野活力

  •   农民工在农校老师的指导下,回乡建起了温室蔬菜大棚。 本报记者 张云 摄

  •   “谁家不想致富?不是不想学知识,以前是没有这个条件。”18岁就到城里打工当厨师的忻州市忻府区东呼延村村民陈金盛,7月21日面对记者时表示,在农校老师的指导下,他回乡建起了温室大棚,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变成了一名职业农民。
      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我省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技能人才。日前,省农业农村厅起草编制了《全省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将为我省农业转型发展提供动力源。

    “新农人”的回归成就田园梦想

      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致使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未来谁来种地”的课题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会稳定一批农业从业者,继续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留守在农村,吸引一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立志奉献“三农”的年轻人回乡务农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解决了“谁来把地种好”的问题。
      程子昂2011年硕士毕业,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向往城市生活。他父亲在晋中榆次区北田镇杜堡村搞起了核桃种植,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核桃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还创办起了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合作社急需管理人员,在父亲的反复要求下,2014年程子昂回乡投身农村。
      刚回来时血气方刚,但缺乏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在推广和销售过程中没少吃苦头。为了突破难关,程子昂每天泡在村里,向父亲和有经验的村民请教,特别是政府和机构举办的农业培训,他更是一场不落,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具备一定农业技术、同时善于农业管理的新型青年职业农民。
      从2012年11月榆次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以来,该区通过实施多元培训、示范带动等举措,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批批“新农民”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有效举措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
      洪洞县万安镇西昌村80后村干部焦文新感受颇深。他引进并试种200亩“豫谷18”,但种植技术不完善、脱粒不稳定等问题成为当时的头疼事儿。在县农委的推荐下,焦文新参加了两届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学到了很多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接着又学到新技术,引进了产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新品种“豫谷33”,还将种植规模扩大至2000多亩,带动了众多种植大户。
      早在2017年,洪洞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入选“全国十佳”。作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探索出的“政府主导、体系支撑、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得到了农业系统的关注和认可。
      该县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推行“菜单式”培训,通过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等方式,以实践为手段,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同时,充分发挥了认定管理的枢纽作用,紧扣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生产效益和职业道德五项指标,切实做到了初步遴选、实地查看、量化打分、公开公示、颁发证书、建档管理和跟踪服务“七到位”。
      政策扶持是培育工作的根本保障。该县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14条”办法,从项目申报、技术指导、金融信贷、减免税收、参保补贴、品牌认证等方面优先扶持。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汇聚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抓手和人才支撑。
      千辛万苦走出大山,却又义无反顾回到乡村,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利斌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顶着家人不理解的巨大压力,回到家乡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脚踏实地开始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需要一批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江利斌说。
      只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生产上有能力、在经营上有办法、在精神上有追求,成为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发展才会更加生机勃勃。
      近日,由省农业农村厅起草编制的《全省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以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每个标准都包括基本要求、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级确定等内容。基础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评价标准分初、中、高三级按生产环节划定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考试考核明确了理论、技能考核要点与分值。
      据了解,2019年全省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经考核合格后颁发《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考核合格证》。

    本报记者 张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29期

    • 第2019-07-28期

    • 第2019-07-27期

    • 第2019-07-26期

    • 第2019-07-25期

    • 第2019-07-24期

    • 第2019-07-23期

    • 第2019-07-22期

    • 第2019-07-21期

    • 第2019-07-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