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产品供给丰富多样 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630亿元

  本报太原7月31日讯(记者 栗美霞)今天,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文旅消费供需两旺,全省旅游市场呈现出产品供给丰富多样,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的态势,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同比均创新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9.90万人次;同比增长5.82%。实现入境旅游创汇16894.38万美元,同比增长6.44%。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8594.76万人次,同比增长20.46%。国内旅游收入3618.42亿元,同比增长21.25%。1月至6月,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3630.12亿元,同比增长21.20%。
  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市场在春节假期、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和端午节小长假形成了出游高峰。冬季旅游主要是以滑雪、温泉以及民俗等旅游项目为主,随着气温回暖,以踏青赏花、生态康养、民俗非遗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走俏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民俗活动“燃动”节日。2019年春节期间,我省依托各大景区及各类公共文化场所,推出了以“找年味,来山西”为主题的十大年俗文化特色系列活动,开展了“春满三晋欢乐万家”为主题的三大板块十二类文化惠民活动,传统春节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度。
  春季旅游市场“春意盎然”。省内各地的樱花、桃花、梨花等盛开,各地因地制宜,纷纷推出以“花”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除传统的桃花、梨花、杏花主题外,樱花、梅花、枣花等各具地方特色的赏花线路人气高涨,吸引了大批游客。
  “清明节”假期带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清明”假日期间,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传承红色基因。吕梁市红色旅游景区游客增多,晋中市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等红色景区成为广大市民、学生、战士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一”假期新政引爆出游新高峰。“五一”假日,气候适宜,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享美景成为五一出游热门之选。数据显示,五一出行以踏青赏花、登山徒步游客最多,主题乐园、乡村采摘、康养游憩人头攒动。各地市推出各类旅游活动助力,游客乐享旅途、醉享美景。另外,以博物馆、文化小镇、民俗风情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也持续火爆。
  全域旅游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随着我省全域旅游工作不断深入,全省各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旅游+”和“+旅游”激发了更强劲的市场活力。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推出了“太原锦绣之旅”大型多媒体建筑光影秀,大同市推出了“新时代、新航程,空中看大同”低空旅游航线,乔家大院推出了乘坐“乔致庸号”直升机升空,这些项目打响了“空中看山西”旅游品牌。
  “旅游+科技”亮点频出。3月28日,省文旅厅与高德地图联合宣布,“山西省旅游扶贫地图”正式上线,首批上线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展示示范村特产和特色文旅风貌,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厕等全方位旅游信息服务。
  乡村旅游发展呈现新格局。我省着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资源,高端策划开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走出富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此外,今年上半年,我省“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进一步深化。全省各地演出各类舞台艺术作品500余场,展演最低票价5元,广大群众都能够走进剧场,欣赏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同时,全省艺术院团纷纷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700余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军营、企业、社区送去欢乐和文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31期

  • 第2019-07-30期

  • 第2019-07-29期

  • 第2019-07-28期

  • 第2019-07-27期

  • 第2019-07-26期

  • 第2019-07-25期

  • 第2019-07-24期

  • 第2019-07-23期

  • 第2019-07-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