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
8月8日,首届汾酒科技大会召开,这是汾酒新时期面向未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的重要里程碑。
回顾汾酒70年的来时路,从1964年由轻工业部牵头在汾酒厂进行的生产经验试点到2015年执行高于国内优于国际的内控标准,以及目前行业规模最大、先进的2万吨酿酒机械化车间建设等近二十项荣誉或项目……表明汾酒自建厂以来,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尊重科学敬畏传统,未来在科创推动中前行
白酒作为传统行业之一,当千年传统工艺遇上科技创新,便有了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这也是汾酒骨子里对科学尊重、对传统敬畏的酒魂精神。
本着尊重与敬畏、包容与开放,汾酒集团对荣获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代表、白酒工匠大师进行了表彰;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了授牌;公开发布了《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汾酒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了陈坚院士工作站,并聘任了16名外部专家委员。很显然,这是“汾酒智库”的另外一种延续与表达,是为汾酒科技创新积蓄力量,更是对汾酒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投资。
这一系列动作,是汾酒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发展战略落地,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走出变道超车、换车超车的新路。他们出台了《科研管理体系改革实施方案》,高效利用公司科研资源,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优良科技创新环境。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董事长曾表示,“目前白酒遇到的绝大多数基础问题,必须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白酒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化,也一样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
让营销和科技“两条腿”走路,才能跑起来,跑得更快
在2017年汾酒集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上,李秋喜说:“汾酒的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我们更要协调处理好营销与科技的关系,不仅要做到营销与科技两条腿走路,更要跑起来,跑得更快。”
“此次科技大会,汾酒再次立足酒业发展的潮头,以科技站台、创新引领、战略协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风行草从、掷地有声的科技‘大事件’,再现了汾酒砥砺奋进、绵延数千年的工匠精神和时代传承。”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说。
2017年以来,汾酒集团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两个着力点,建立了全员参与的、开放式的、层次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倍增效应明显。
汾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常建伟以“项目立新”“组织革新”“系统更新”“推陈出新”“万众创新”回顾了建厂70年以来汾酒的科技发展历程,即发展中争当行业变革的“领头雁”,领跑在科技探索的“最前沿”,活跃在生产现代化的“第一线”,奋战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壮大了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时下,“两条腿”跑起来的汾酒,已经找准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以科技驱动未来,抢占、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制高点。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箭在弦上”
2017年,汾酒发布科研管理体系改革方案,相继成立了汾酒科学技术协会与汾酒集团总工办。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改革持续深化,汾酒科技支撑改革、推进改革的作用也在逐步释放。
今年7月14日,汾酒研究院揭牌成立,汾酒复兴路径有了新视野,平台化、高质量、战略性的汾酒智库开始清晰。不到一个月后的今天,汾酒连续发力“出招”,持续优化功能定位,不断延伸“引智”路径,外聘16名白酒、微生物研究、食品等行业专家,深化合作成果,孵化酒业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激发智库更大活力。
此次汾酒科技大会,是一条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全新路径。汾酒将充分利用专业团队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推动汾酒全产业链实现纵深突破,并形成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中国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欧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