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是大同市的城市核心区,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平城区委、区政府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站在民生民心工程的高度,集结全社会参与的广度,着眼于群众文明实践的深度,构建立体化“三维”体系,让精神文明建设渗透进平城儿女的心田,成为全体群众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实现了平城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城市魅力悉数展现。
高度:脚踏实地浇筑民心工程
创建文明城市是外在压力,也是内生动力。怀揣让“平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景,平城区委、区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重大民生民心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社区开展调研、走进机关学校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助力、引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连日来,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平城区在辖区内开展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百日攻坚整治行动,整合规范执法主体,优化执法力量配置,街道占道经营、露天烧烤不见了,群众拍手称快。
以平城区2019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单位为契机,平城区开展“争创美丽社区、争做文明居民”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净、安、乐、美”行动起来,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打造“一街一特色、一居一品牌”发展格局。通过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满足居民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引导居民养成文明行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今年率先展开的汽贸小区、云中苑等80个无物业小区的综合治理也治到了百姓心坎上。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此项综合治理以解决居民的首要诉求为突破点,以实现重要设施维修到位为关键点,平城区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展开工作,曾经漏雨的屋顶修好了,坑洼不平的道路平整了,碍眼的违章建筑拆除了,居民们都说老房子住出了新感觉。
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推出“平城夏· 最文化”文体活动,在平城区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广场、戏台、古城内景点周边推出音乐、戏曲、舞蹈、民俗、综艺、历史体验、非遗文博等展演,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听戏看表演,生活优哉游哉。
广度:全民参与展示文明形象
创建文明城市,涉及方方面面,绝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为此,平城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的理念,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各部门单位本职工作相结合、与各级群众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发动全民参与;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各个阶段的集中性创建活动,打出“组合拳”,推动全民创建。
依托乡、街道、村、社区,以“文明与你同行、创建从我做起”为主题,平城区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繁荣基层文化,让文明进乡村、进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共建和谐文明家园。
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区工商分局集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文明餐桌活动,积极宣传推广“光盘行动”;让诚信成为商家的荣誉,区商务局在所监管企业的显著位置设立监督投诉处置电话,展示诚信经营、诚信主题公益广告,并号召商家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张贴禁烟标识,设置无烟区;区市场监管局在沃尔玛超市举行了以“品质消费、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四品一械”安全及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劝阻不文明行为;开展法制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清理城市垃圾,积极参与植绿护绿、美化环境;深入福利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为老弱病残、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提供日常生活护理、义务家教、卫生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平城区日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精心擦拭着文明城市的名片,推动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孝老爱亲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环卫工孙秀兰、郭丽荣等的凡人善举、“身边好人故事”浸润着大家的心灵;“五老”先进模范走进中学幼儿园讲经历、说过去;利用道德讲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国学、身边人讲身边事、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居民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深度:内化于心升华文明实践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既要形象美,又要心灵美。平城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成为创建主体,走群众路线,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通过开展“争创美丽社区、争做文明居民”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以讲座、论坛、文艺表演、征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明白自己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做什么、怎样做”,形成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风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平城区新建南路万城社区设置了社区党员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素养,筑牢创建文明城市的根基。杜绝“黑、恶、黄、非”,该社区将该项工作与综治网格相挂钩,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志愿者巡逻队,做到横纵交错不遗漏任何蛛丝马迹,将“黑、恶、黄、非”扼杀在萌芽中。今年4月,万城社区作为平城区“扫黄打非”优秀站点,迎接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一行领导的视察。尤其是社区“扫黄打非”志愿者自编自导、朗朗上口的三字歌在居民中广为传诵。
持续有序的引导参与,市民的习惯悄然改变,文明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而一批以乡、街、社区、学校为代表的特色示范点的打造,更是为全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树立了样板、标杆,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也让创建文明城市的“风景点”不断延伸、扩展……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邸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