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高,抚养率比越低,人口“红利”越能显现。山西的人口发展现状如何?省统计局日前发表了《2018年山西省人口发展现状分析》,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平稳增长,人口结构发展均衡,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双提升。然而远期看,山西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实现人口均衡发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人口总量处于低速平稳增长期
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18.34万人,比2017年末净增16万人,增长0.4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态势。
总体看,人口自然增长态势趋缓。全省人口出生率为9.63‰,比2017年下降1.4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32‰,比2017年下降0.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1‰,下降1.3个千分点。据分析,2018年全省出生率的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的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释放,2018年政策集中释放效应弱化,二孩生育趋于平稳,受此影响,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1.82个千分点,致使整体生育水平略低于上年。尽管如此,由于我省育龄妇女仍然有相当规模,虽然今后一段时期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会继续减少,但仍将明显多于死亡人口数量,人口总量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据统计,全省常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与2010年相比,2018年11个市人口规模占全省人口比重前三位的仍然为运城市、临汾市和太原市。2018年全省人口密度为238人/平方公里,与2010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0人,增长4.12%。
但统计显示,育龄妇女除数量逐步减少外,生育意愿低迷。
卫健委全员人口数据库汇总表明,2015-2018年全省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三年减少了30.5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0万人,年均下降率为1.56%。201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育龄妇女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比重为13.95%,不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比重为86.05%。
在不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诸多原因中,“入托、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需求”为家庭选择的首要原因。
人口结构发展均衡持续优化
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口的均衡发展是关键。人口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人口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的平衡、优化。
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895.11万人,占总人口51.19%;女性为1807.24万人,占总人口的48.81%,性别比为104.86,处于国际公认的95-105的合理区间。
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中16-59岁人口为2491.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7%。与2017年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14.46万人,比重下降0.68个百分点。全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但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近2500万人,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
2018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5%,分别比2017年上升0.6、0.05、2.38、1.9个百分点。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为2.41%,比2017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中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达到了77%。
然而人口结构也表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现象。2018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386.7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0.40%,比2017年提高0.45个百分点。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省有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家庭户总数的21.58%,即平均每5户的家庭就有1户有老年人生活。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单身老人户和有两个老人户占到了47.22%;2018年全省0-14岁人口占比为15.81%,虽然比2017年略有提高,但仍处于严重少子化区间。
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继续提高
2018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为2171.88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48.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546.46万人,减少32.9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8.41%,比2017年末提高1.07个百分点。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0.85%,比2017年提高了0.79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市辖区和县级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45.41%,比2017年提高了3.21个百分点,大大提升了城镇的承载能力。
我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进一步拓宽。全省新增户籍城镇人口中,2018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所占比重为55.41%,出生人口占比28.41%,城镇人口迁入占13.02%,退出现役、港澳台人员和华侨回内地定居等因素占比3.16%。2017、2018两年累计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81万人。
然而,2018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近年来,人口市民化问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大重点,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差距有所缩小,从2014年的19.93%下降到2018年的17.56%。但据测算,全省仍有大约650万人口未能实现真正的城镇化,户口在农村,长期往返于城乡之间,享受不了与户籍挂钩的城市服务,人口“半城镇化”现象依然突出。
本报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