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筹办,‘二青会’综合带动效应凸显,形成‘二青会’搭台、全方位跟进、各领域发展、全社会繁荣的良好局面。”8月18日下午,在“二青会”举行的闭幕新闻发布会,“二青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对本届青运会给山西带来的影响作了如下总结。
带动了体育设施建设
这次筹办“二青会”,各地按照“能用不修、能修不建”的原则建设改造体育场馆,大多数场馆(39个)是在原场馆基础上的改造,完善了设施,提升了功能,具备了承办国内大型单项赛事的能力。这些场馆“二青会”后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太原水上项目中心成为太原市民“打卡”的网红地,大同市体育中心成为城市地标,临汾射击飞碟靶场填补了省内空白。
阳曲县、沁源县新建的体育场馆,缓解了贫困落后地区体育场馆严重滞后问题。太原师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等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在满足“二青会”比赛需要的同时,解决了学校长期以来场馆不足、功能不全等问题。
借“二青会”之势,各地投资建设全民健身场地热情高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15分钟健身圈等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所发展迅猛。近三年,晋城市新增体育场地800多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00万平方米。长治市屯留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7.2平方米,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体育设施条件的改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带动了全民健身发展。仅“二青会”倒计时100天以来,全省举办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500多次,参与人数30多万。
带动了市容环境改善
全省各地拿出了“我家办喜事”的劲头,梳妆打扮,盛装迎宾。
晋中、临汾等市整治城市建筑,整修市政道路,改造城市公厕,清理卫生死角,整治广告牌匾,取缔流动摊贩和露天烧烤。阳泉把整治环境与创卫工作结合起来,全市总动员,人人参与,之前的排水明沟不见了,违建消失了,道路宽阔平整了,老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街道干净了、城市变美了。太原完善交通设施设备,启用高铁南站东广场,植绿补绿,灯光亮化,晋阳湖蓄水,汾河三期南延、西山绿化等,丰富了城市色彩,提升了城市颜值。网民惊叹,太原简直美得不像话!
在全省开展“迎二青、靓二青”专项攻坚行动和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2019年6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5,同比下降5.5%;环境空气质量6项评价指标中,除臭氧外,其余5项指标均大幅下降且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运动员和来宾赞叹,太原的天特别高调,想不注意都难!
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
8月6日以来,仅太原南站每天增开7对动车,日均发送旅客6.3万多人,同比增长21.9%;日均到达旅客6.2万多人,增长24.5%。“二青会”特许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部分产品已经出现脱销现象。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自行车赛道成为网红公路。
榆社县云竹湖“二青会”自行车赛道与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成为体育运动与休闲度假深度融合的典范,被列为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随着西侯度遗址圣火广场、西侯度黄河旅游循环公路等项目的建设投运,尤其是“二青会”圣火采集仪式的成功举办,西侯度遗址游客爆棚,清明节期间每天游客上万人。
在圣天湖铁人三项比赛期间,每天观赛人数均在5000人左右。周边的圣天湖、永乐宫、印象风陵等景区游客数量也不断攀升,旅游收入倍增。
“二青会”筹办的四年,也是山西省投资、消费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的四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为牵引,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坚定迈上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之路。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57.65亿元,同比增长7.2%,超过全国0.9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后二青”时代,便民惠民的二青风尚能够形成气候
承办“二青会”带来的收益和效益是多元的、全方位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给山西各方面的收获将是持续的、长久的。
进入“后二青”时代,更重要的是开幕惊艳、赛事精彩的二青画像能够留存经典,踊跃观赛、人潮涌动的二青现象能够常态持续,文明热情、天蓝地绿的二青印象能够广为流传,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二青作风能够永续传承,为民利民、便民惠民的二青风尚能够形成气候。山西将认真总结办会经验,再接再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继续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