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汽车产业增长19.8%,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6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5%,光伏电池增长34.1%,铁路机车增长23.3%。”
“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税收完成7.81亿元,同比增长31.26%;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完成税收35.63亿元,同比增长19.68%。”
8月20日,一份《1-7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公开发布,山西装备制造业以“增加值增长8.0%,快于全部工业1.3个百分点”的靓丽战绩,瞬间点“亮”全省工业新动能。
而与之高度契合的省税务局新鲜“出炉”的1-7月份税务“表情”,频频出现的“同比增长”,更让山西高端制造迅速“置顶”。
增值税适用税率由16%降至1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新个税法全面实施……
为“山西制造”发展腾飞持续赋能,给“山西制造”加油鼓劲,让“山西制造”在前行的路上走出山西强大与自信。
今年以来,一项项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拳”在三晋大地集中发力,一个个减税降费政策“大礼包”在三晋大地精准落袋,带来的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不断提升,拉动的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激发的是企业新旧动能转化的必胜信心。今年上半年,我省深化增值税改革以其精湛的功夫,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表”,全省制造业以减税达13.42亿元、占比23.15%的最大受益者,凝聚起转型升级磅礴力量,在全省前7个月经济运行“大舞台”上长“袖”善“舞”,精彩表现引爆三晋,引领着山西经济迅跑。
饱满灵动的经济指标,掷地有“声”的减负大据据,充满温情的财税、经济收入“晴雨表”,风头正劲的“山西制造”……充分说明了减税降费效果已真切反映在经济运行之中。一个个令人鼓舞的变化,更折射出国家给予市场发展支持的力度和决心,诠释的是山西经济迎难而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再取消25项税务证明事项、将各类投诉的办理时限全部压缩50%、主要税费事项网上办理……”更加精准落实落细落地便民办税缴费十条新举措,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正以更大决心解决好纳税人、缴费人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更好地助推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山西之要,强省之先,更是转型创新主战场,成长路上的“山西制造”需要减税降费政策加油鼓劲。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波又一波税收优惠政策倾情服务“山西制造”,为“山西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为“山西制造”转型之变提供更强助力。
推进“山西制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山西制造”全面转型,实现“山西制造”跃向“山西智造”。山西税务部门一路嘘寒问暖精心“呵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吸足政策“营养”的“山西制造”,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潮中,从崭露头角到全新亮相,“山西制造”以一个又一个惊人之举,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在税收政策红利集中兑现期的7月,在“山西制造”转型升级之路上,记者深入“山西制造”一线,了解企业政策落实情况,感受企业政策落地效果,聆听企业减负心声。
太锅集团:向世界尖端产品发起总攻
“增值税税率由16%降为13%后,今年预计减少增值税72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特别是2018年加计扣除比例由50%调整为75%,使企业能够享受所得税优惠150万元;个税新政由于增加六项专项扣除,今年前7月节约个人所得税70万元;土地使用税减征25%,减税30万元;房产税扣除比例由20%上调到30%,减税40万元;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19%降为16%,减税360万元。”
从增值税到企业所得税,从个人所得税到社保费用,从土地使用税到房产税,一笔又一笔,一项又一项,从减到降,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锅集团”)的负责人拿着“铁账本”算起了明白账,算出1370万元的政策红利“大单”,让太锅集团真真切切体验到“真金白银”落口袋的获得感,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更增强了企业资本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
由太原第二锅炉厂兼并太原钢炉厂组建而成的太原锅炉集团,是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又是制造龙头企业,年产能15000蒸吨。为了将减税降费的政策落实到服务纳税人的实际行动中,太原不锈钢园区税务机关搭建了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为太锅集团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政策加服务让太锅集团科技创新的劲头更足,研发经费不断追加,目前一支由30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循环流化床专业研发团队,正在全力以赴进行新型产品的探索。
太锅集团的目标是:建成国内顶尖水平的清洁煤技术研发中心、国际一流工艺装备水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环保产品制造基地;具备60万千瓦级别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产能达到了每年500万千瓦以上。
不仅让生产制造端企业成本少了,还影响着上下游产品价格降了。增值税减税政策在惠及太锅集团的同时,红利释放效应也向太锅集团整个产业链上的上百家供应商传递。
太原药业:如虎添翼冲顶“健康世界”
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是太原市医药制造标杆企业,为了实现“健康世界”的愿景,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保持化学药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大中药产品的产业化,提升生物药品的研发水平,实现化学药品、生物制药和中药的共同发展。
但是面对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太原药业同样感到经营压力。在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太原市税务局的精准服务,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让太原药业如虎添翼,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太原药业负责人激动地向记者晒出“红利账单”:1-7月份,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减免增值税292万元、城建税20.44万元、教育费附加14.5万元,共计330元,预计全年可以减免各项税费668万元。
政策激活企业,新产品不断上市,订单持续飞来,利润数字刷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加快从原料药出口到制剂出口转变。持续向上的山西太原药业开始发力国际市场,向国际高端制造药企看齐。
锦旗寄真情。近日,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将一面写着“减税降费惠民入企服务献真情”的锦旗送到太原市税务局减税降费办公室。
一份太原市税务局数据表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生根,不仅体现在太原药业一家企业,而是惠及所有制造企业。据了解,太原市1-7月份累计减税降费42.35亿元,其中,仅通过2019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新增的减税降费额就达到21.1亿元,包括增值税减免13.93亿元、小微企业普惠减税6.18亿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减税0.99亿元。
太原市税务局局长吴素贤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服务手段,努力把纳税服务做到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把优惠政策送到纳税人“手边上”,把税务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阳煤化机:创新研发开启“智造”新征程
今年以来,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给山西阳煤机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阳煤化机”)带来了由内到外的崭新变化,使其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增加投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在给企业带来力量的同时,更让企业有了挑战高端制造市场的勇气和斗志,对此,副总会计师任远感触颇深。
据悉,近年来,阳煤化机一直在享受国家税收的红利,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加计扣除政策,到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支持力度可谓空前巨大。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下,2019年阳煤化机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个亿,节省增值税1800万元。
为了让记者充分感受减税降费政策威力,任远还拿他们正在生产的一款新产品晋华炉进行现身说法。他说,阳煤化机一年生产30台晋华炉,每台设备的生产周期都在八个月左右,每年原材料的进项税额达6000万元,以前需要八个月以后才能实现销项,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但是今年增值税留抵返还政策出台后,1月份实现的进项6000万元,2月即可返还,在资金占用上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也让阳煤化机轻松上阵。
增值税税制的重大改革,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招,而且这一政策效应得以继续延续,更加坚定了阳煤化机转型发展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制造强国,创新为本。阳煤化机将把6000万的减税红利全部投入到产品研发创新中,努力实现制造业换档升级,全面开启山西制造向山西智造转变行动。
宁化府:老字号“走出去”与世界接轨
“今年国家推出更大规模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增值税、房产税、土地税等应纳税额均在下降,特别是增值税率下调至13%后,今年前7个月仅增值税一项就减税24.7万元,销售额也比去年同期增加210万元。”谈到减税降费,太原市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建国笑得合不拢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不仅仅是减税红利,更是增添了他们向国际品牌冲刺的信心。
从新中国建国之初,一个日产300斤的醋作坊发展改制成为今天日产20吨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太原市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在工艺上创新,从而使之成为地方名牌产品并俏销全国,甚至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面对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挑战,国内价格战的竞争,互联网营销的影响,企业面临较多发展难题,特别是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营销方式等都需要改变,解决资金问题迫在眉睫。
降低增值税税率、下调社保费率、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正在我省加快落地,实实在在减轻了宁化府的负担,为宁化府这样的研发投入技术型企业发展找到了出路。
目前企业的节税资金用于品牌宣传、产品研发、销售拓展等。郝建国告诉记者,宁化府将借力税改红利,推动老字号企业实现新一轮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让全国及全世界更多的人吃上山西的品牌醋、健康醋。
伊利乳业:加大投入发展智能安全乳业
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一瓶瓶乳制品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前行,每天每小时9000包的产品完成灌装下线,8月的伊利乳业,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成立于2013年的晋中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晋中市祁县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我省规模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制造企业,乳制品(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饮料(蛋白饮料类)是企业的主打产品。自2015年正式投产以来,在丰富地方产业形态的同时,伊利乳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向多元产业并进的转化。但是,作为乳制品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多元消费、品质消费新潮流,需要企业不断研发新品。然而巨大的设备、研发投入费用,与之带来的流动资金紧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实施以来,我们公司直接实现的减税数字很可观,今年预计可少缴增值税173.73万元。由少缴增值税税额而节约的城建税等附加税费,全年预计也超过了10.42万元。”对专注于开发、生产和销售乳制品等产品的伊利乳业而言,减税降费降低的不仅仅是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激活企业发展活力。
今年新增的灭菌乳生产线和发酵乳技改项目完成以后,每天的产量将会由原来的700吨增加到1000吨。伊利乳业产能也将由原来的年产21万吨,增加到31万吨,产品将辐射全省所有地市以及周边的4个省份,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上缴税费6000万元以上,为实现智能安全乳业发展,示范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和绿色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沿着伊利乳业车间观景长廊看过来,项目经理王世鹏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企业发展情况,一边感叹减税降费政策对伊利乳业,也及当地养殖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金威大酒店:步入良性循环发展新路
以“自主判断,自主申报,自主享受”为主要特征加计抵减政策,是深化增值税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长治金威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威大酒店”)正是在这项政策的助力下,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新路。
作为一家服务型企业,金威大酒店的经营范围涉及餐饮、住宿、KTV等。占地大,雇佣人员较多,各项费用开支大,各种成本的增加,让金威大酒店研制新菜品项目很难开展。
“随着加计抵减等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我们企业的财务成本,让我们有了充足的现金流,可以用来研制新的菜品,雇佣更高素质的人员,扩大规模,增加学习新的管理模式机会。”金威大酒店负责人说。减税降费不但让企业听到真“金”白“银”落袋的声音,也为企业更上一层楼注入了“强心剂”。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金威大酒店销售额为6392.12万元,占全部销售额100%,符合享受加计抵减政策,在2019年5月,金威大酒店提交了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金威大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4月,金威大酒店应税销售收入481.41万元,销项税额28.88万元,进项税额7.84万元,当期可加计抵扣进项税额为0.78万元,税负由原来的4.37%变为4.2%。从4月份起,金威大酒店通过加计抵减政策,全年可实现税收减免14万元。
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大大缓解了金威大酒店的资金压力,搁置已久的菜品项目进入研发阶段,新品叠出的金威大酒店,随之带来的是实力不断增强,回头客多了,营业额也上去了,不仅饭店生意越来越火爆,而且还向食品精加工外卖方向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从减税降费政策开始,降低企业销售成本从加计抵减政策介入,提高企业幸福感和获得感从税收普惠政策开始。
本报记者 王晓华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益 通讯员 谢降星 韩桂芝 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