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长治市上党区河头村:油葵种植富了乡亲美了乡村

  本报长治8月26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韩婷婷 李乾)近年来,长治市上党区把土地流转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引导农民把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流转,开辟了一条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该区西池乡河头村通过土地流转,带动村民改变传统种植玉米习惯,大力发展油葵种植,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给农民带来不少经济效益。
  日前,记者在河头村油葵种植基地了解到,三百亩的油葵是村里通过农业调产从老百姓手中流转种植的,部分老百姓不仅能得到流转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赚钱,增加收入。
  河头村村民郭水巧,在没有流转土地之前,仅靠种植玉米维持生活,后来把自家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像其他村民一样在种植基地上班,挣工资。
  郭水巧说:“我有3亩地流转了,一亩地一年600元钱,3亩地是1800元钱。我还可以在这打工,一天还能挣50元钱,一个月能挣1500元钱,对流转土地很有信心,挺满意,对老百姓也有益。地也是闲的,种玉米不如流转土地,还能干其他的工作,还能挣钱。”
  土地流转,简单地说就是把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以出租、置换、入股等方式转让给其他人或者组织。通过流转得到土地的农户或组织将土地合理化开发,集约式运作,让土地“生金流银”,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做好此项工作,河头村因地制宜,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了油葵。
  河头村油葵种植基地负责人郭中平告诉记者,该村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油葵300亩,200余亩种的是玉露香梨和富士苹果。这几年玉米的收成也不好,老百姓都愿意流转土地。
  近期,油葵进入盛果期,朵朵葵花绽放,甚是好看。再过一个月油葵就能收割,河头村专门购置了榨油机,待油葵成熟之后就可榨油。种植油葵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使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郭中平说:“油葵能带来经济效益,也有欣赏价值。一亩地亩产油葵450斤,3斤油葵出1斤成品油,一亩地能出150斤油。我们去外面考察了,每斤油是12元钱,一亩地能带来经济效益1800元,种植油葵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也让大家吃到了放心安全的好油。”
  据了解,上党区立足传统农业乡镇,调活调优农业结构,解决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问题,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改变了传统意义的粮食种植观念,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8-26期

  • 第2019-08-25期

  • 第2019-08-24期

  • 第2019-08-23期

  • 第2019-08-22期

  • 第2019-08-21期

  • 第2019-08-20期

  • 第2019-08-19期

  • 第2019-08-18期

  • 第2019-08-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