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共青团农场医院中医门诊部格外热闹,患者在门诊室外面排起了长龙。
“这里怎么这么多人呢?”记者询问一位哈萨克族老乡。“今天是曹永年大夫来坐诊的日子,曹大夫可是山西省名中医,他每周二才能来这里坐诊一次,我们一直盼望着。”老乡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今年5月份之前,共青团农场医院是没有中医门诊的,更不要说中药房了,这里的老百姓从来没有感受过中华中医的博大精深。
由于兵团的特殊性,除六师医院、奇台医院、奇台农场医院、芳草湖医院有中医科及针灸科门诊和中药房,102医院及103医院有康复门诊外,其他医院至今没有中医科及中药房,甚至个别医院曾有中医门诊,但因种种原因已停诊。
这种状况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
2018年8月29日,曹永年作为山西省第三期援疆干部来到五家渠。此后,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开始在五家渠生根发芽。
“我完全没有想到,五家渠市这个拥有38万人的城市居然没有设立市级中医院,在山西一个普通的乡镇医院都建立了中医馆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并且还有住院部。去年9月初,我刚到五家渠后就立刻展开调研,9月底就向六师卫健委和山西援疆五家渠市分指挥部提出在团场和农场医院建设中医馆的建议。”曹永年说道。
说干就干,建设中医馆的请示得到批复以后,曹永年迅速着手选址、布局、建设,甚至在中医馆的装修风格上都要亲历亲为。共青团农场医院院长王建新说:“曹永年对中医馆建设的要求很细致,在楼道两旁设置了中医文化长廊,墙上悬挂着中国古代名医的精美画像,介绍他们的生平。中医馆设置了中医针灸室、诊断室、熏蒸室、推拿室、煎药室等,设施齐全、陈列整齐,蕴含着浓厚的中医氛围。”
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六师102团场医院、共青团农场医院的中医馆具备开馆条件,今年5月,开始为当地患者服务。“这几天103团场医院、军户农场医院中医馆相继建成,芳草湖农场医院、十三户农场医院也即将建成,其他团场还将继续建设。”曹永年开心地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病患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想到,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中医专家看病的待遇,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这是五家渠老百姓对曹永年最好的评价,也是最高的评价。
作为六师五家渠市卫健委副主任,曹永年在中医馆建设工作步入正轨以后又将工作重心转向了中医技术的“传帮带”。来新疆之前,曹永年是运城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通过沟通,曹永年帮助两家医院的4名医生到运城市中医院进修学习。
不仅如此,每周一、周二曹永年分别到102团场医院和共青团农场医院坐诊,周五在六师医院中医科坐诊,一方面,用精湛的医术为当地百姓治疗病症,另一方面,手把手地将他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当地医生。
“从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用药分析、辩证论治,曹老师把他所有的知识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无论在医术还是在医德方面,曹老师给我们做了优秀的榜样。”当地年轻医生蔡云感激地对记者说。
作为优秀的援疆人才,曹永年负责五家渠市援疆总体工作,担任援疆医疗组组长,负责所有医疗援疆对接工作。援疆一年来,曹永年同山西省卫健委联系,不辞劳苦新疆、山西两地跑,积极对接各地市卫健委,全面挖掘计划外援疆人才。
“我最开心的是,把阳泉市61岁的老中医武瑞平先生请到了五家渠,他将在军户农场医院中医馆为老百姓服务。”说起这件事,曹永年像捡到了宝贝似的开心。通过曹永年的努力,在一年的援疆工作中,共发展了26名计划外援疆人才。
援疆工作忙忙碌碌,没有停歇的时候,但每当夜深人静,在曹永年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份深深的牵挂。“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我的老母亲今年78岁了,母亲是我最浓的牵挂。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2018年8月,山西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选派专业干部开展援疆工作,我毅然响应组织的号召,踏上了援疆之路。”曹永年想起了家乡的母亲,思念写在了脸上。
本报记者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