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芙蓉是万荣县北涧村的第一书记。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已叫人心生期盼。
记者走进北涧村,入眼的是绿油油的连片蔬菜大棚,一路踩着青石板走进古香古色的村子,迎面而来一位如芙蓉般丽质的姑娘,她便是北涧村的90后第一书记。
万泉乡北涧村位于孤峰山脚,村子不大,多年来由于干旱缺水,交通运输不便,缺乏主导产业为主要致贫原因,如何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让北涧村从贫困村变为小康村,是冯芙蓉初到北涧时最牵挂的一件事。
通过两个多月的入户走访,她把脱贫攻坚“第一针”打在抓北涧村主导产业上,最终研究决定,通过发展种植春秋蔬菜大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个决定是做了,但却遭到了村民们的质疑:“县城里来的年轻女娃娃在农村安下心工作就不错了,还能摘除咱贫困村的帽子?”
解决村民固化的思想问题成了摆在芙蓉面前最大的难题,她深知“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此,这个在村民看来“娇滴滴”的城里姑娘,一有空便在田间地头与县城之间来回跑;在村里,她走村串巷、给村干部、村民传达讲解国家、省、市、县的各项政策、技术,鼓励贫困户要有信心,不能“等靠要”。同时,她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县民政局、万泉乡党委政府、村两委主干的帮扶政策和资金。
两年间,白白净净的城里姑娘变成了黑俏的“小村姑”。
昔日贫穷的小山村在“小村姑”的带领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北涧村崭新的水泥路两旁是成片成片搭建的蔬菜大棚,亮晃晃的塑料膜下是绿莹莹的蔬菜,今年种了5亩西红柿的贫困户王军狮高兴地说:“合作社统一供苗、指导种植、外地客商统一收购,家里脱贫奔小康是没问题的事。”
2016年底北涧村村民通过种植春秋蔬菜实现全村脱贫,贫困户人均收入全部超过国家最低收入标准。
“春秋大棚种植是个长期产业,也适合村里的土壤气候。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树苗不用村民买,村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种购销一条龙全管了。”日前,冯芙蓉除了组织专家给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忙夏收外,还抽空和村干部、村民商量发展新的致富产业,她正计划着要把老村打造成黄土高原第一生态古村落的大事,一条产业铺就的脱贫致富大道在北涧村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刘业飞 通讯员贾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