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太原新闻

太原平民中学:将红色文化一脉相传

  • 朝气蓬勃的平中学子在晨练。 本报记者 姚 凡 摄

  •   9月9日清晨7点20分,记者刚走进太原平民中学,朗朗的读书声传入耳中。在操场上,孩子们席地而坐,大声地诵读课文。幽静的校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都在安静地聆听孩子们成长的声音。
      在操场的主席台上,“勤俭、忠勇、親肃诚”的校训赫然在目,激励着平民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努力向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平民中学不仅是一所普通中学,更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历史名校。公元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席卷中华大地,平民教育理念随之兴起,在京62位山西籍北大学子,深沐民主与科学之风熏陶,力求社会各阶层真正平等和真正自由。于是,立志回乡办学,推行民主教育。公元1922年,山西第一所男女合校,私立中学——太原平民中学在并州古城诞生。
      但是平中命运多舛,伴国运沉浮,八度迁徙,四度复校,1995年太原平民中学于太原复校。平中名师熠熠,平中学子灼灼,平中忠骨铮铮,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平中师生无一人投敌变节。纵观平中近百年的校史,就是展现国家民族百年历史的画卷。
      “平中有这样的红色文化传承,我们更需要将红色基因一脉传承。我2016年来到平中,同全校师生一起努力,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条心得,‘一群人、一家亲、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校长刘志宏说道。
      刘志宏说:“刚到平中的时候,平中的教育水平在太原,甚至在杏花岭区也算是比较低的。平中如何快速发展,如何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用红色文化来鼓励,激励老师和同学们。”
      2019年上半年,平中的思政教育课正式开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平中思政课从主题思政课与学科思政课相结合进行。思政课采取“二次授课”的授课方式,向学生授课之前在教研组向全体教师开讲,老师们集思广益后,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内容后,向学生们授课。
      “我认为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梦想,除了个人梦想之外,还要上升到一定层次,把孩子们的理想提升到一定高度,路才可以走得更远。在我的思政课上,引入7年级课本上‘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篇课文,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荒芜人烟的沙漠进行科研工作,克服物质上、技术上、甚至身体上困难,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给孩子们上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课。”9年级语文组备课组组长王晓洁说道。
      不仅如此,平中的思政课紧扣“勤俭、忠勇、親肃诚”的校训,开展忠诚和勤俭方面的教育。王晓洁告诉记者:“今年开学,同学们在搬迁教室的时候,整理出很多旧书纸,我当时以为孩子们就直接扔掉了。没有想到,第二天,两位同学给我交来7元钱,是卖废品的收入,让我当成班费。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丰富,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如今也学会了勤俭节约。”
      平中的思政课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学生们学习主动性,工作、学习、生活都更加自律。2017年中考,学习平均分较上年均分提高23分;2018年中考,初二学期末统考统判中均分与对标学校相差40.7分的情况下,经过科学有效的努力,反超对标学校,连续两年获得“杏花岭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2019年中考,获得9个第一的好成绩,总均分、文化课、信息等60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在杏花岭区公办学校排名第一。

    本报记者 姚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9-09期

    • 第2019-09-08期

    • 第2019-09-07期

    • 第2019-09-06期

    • 第2019-09-05期

    • 第2019-09-04期

    • 第2019-09-03期

    • 第2019-09-02期

    • 第2019-09-01期

    • 第2019-08-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