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

后稷故里枣红天

——稷山县打造板枣基地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纪实

  • 蒲剧电影《枣儿谣》剧照

  • 稷山县城郊万亩板枣观光园

  • 枣农在采收板枣

  •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摄影作品展

  •   稷山国家板枣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成为全省首个苗木类公园;
      稷山板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3000亩板枣绿色示范基地完成建设;
      稷山板枣中国行(西安站)推介专场会,成功举办;
      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国入选参评12家,山西省仅此一家。2019年9月9日,稷山第九届板枣文化节将盛装开幕,诚迎八方来宾,共庆丰收佳节。
      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县情,积极发展板枣产业,紧扣“一产提品质创品牌”,持续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古老的板枣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强县富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板枣品质:越来越好

      稷山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特有的地域优势产品——板枣,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以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稷山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板枣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稷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一产提品质创品牌、持续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发展的路径,对板枣产业加强指导与支持,加大宣传推介,完善产业规划,健全发展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稷山板枣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传承农耕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稷山县委书记廉广锋说。
      现在,稷山板枣园区存活着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枣树1.7万多棵,古枣树数量为中国之最、世界罕见,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成为十分稀缺的农业自然文化遗产。2017年7月,稷山板枣生产系统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36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为山西省唯一。
      稷山之名,美在板枣透红;稷山之美,美在山水相拥。稷山板枣以其柔情似水之特性、上善若水之品位、天人合一之气势而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成为皇家贡品、地域产品、中华名品、全球“重遗”。稷山板枣以其刚柔兼备的独特魅力,以无形之美淘洗灵魂,以无言之力拓展天地,演绎着千年板枣的蝶变之举。
      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对板枣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按照提品质创品牌的要求,推进板枣特色富民产业的快速发展,建成了6个高标准示范园,成立了14支300余人的枣业技术服务队,重点培育和规范了“一品红”“稳学”“华之萃”“同仁苑”等板枣合作社,组建了“稷王板枣科技联合社”,制订了《板枣专业合作社活动阵地建设标准》,投资10万元,硬件建设全部到位。规范科技服务,开展“科技进村”活动。枣企业提升创品牌,以贵妇人枣业公司、友臻一生情枣业公司、稷山县雪东枣业公司等3家企业为重点,帮助雪东枣业公司向银行融资49万元,建设冷库及配套项目;协助枣企业认定“山西省著名商标”。建立健全了技术服务网络,组建了县乡技术服务队伍,选聘县级专业技术人员10名,选拔乡级技术员20名,组成板枣标准化管理技术服务队伍,组织培训60余场,受训枣农1万人次,发放枣树管理技术资料和手册5000余套,为提升板枣科技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聘请省红枣专家、省林业学院副院长刘合等专家常年担任技术指导;与本地种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成立板枣技术服务队,编制印发了《板枣标准化生产管理手册》,采取“技术与物资、课堂与田间、点与面相结合”的科技入户培训措施,年累计培训枣农1万人次,全面提高广大枣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实施板枣提质增效项目3万亩,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2017年10月,在全省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总结会上,稷山县枣业中心主任贺宁杰代表稷山县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板枣提质增效项目实施的经验。创办示范园区,建立了1000亩板枣青年枣树示范园、千年枣树示范园、综合防裂示范园、有机出口示范园、微生物农业示范园等5个精品示范园和3个林下养殖综合示范园。设立咨询热线,受理枣农咨询3000余次。举办枣业论坛、研讨会等,专家合力攻关,重点解决裂果、黑斑、存贮等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枣业网店培训和《全国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培训工程》网络培训,推动稷山板枣网上营销,一生情枣业公司创建了“名枣荟”微商城,组织2015年首届“名枣荟”杯众创大赛。
      板枣主产区的加庄村残疾农民阴稳学,在2018年全国红枣之乡赛枣会上获得“枣王”的美誉。他说,“我承包了村里22亩旱垣地和荒沟荒坡,2008年靠板枣收入17.6万元,去年板枣收入近30万元。”
      稷山县枣树栽植面积15.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有6.5万农民从事板枣种植业。2018年,该县板枣总产量5000万公斤,总产值6.3亿元,刷到了历史的新高,稷山板枣自豪地向世人展示出她亮丽的时代风采。稷山板枣已形成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板枣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借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名片,成为乡村振兴产业新的增长极。

    板枣产业:越做越大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稷山板枣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厚重的山西,醇美的板枣,醇香的神话,醇厚的民风,醇和的枣香,说不尽的板枣事,道不尽的板枣情,稷山板枣给中国乃至世界最强烈的感受是节奏与旋律,彰显了山西特色、中国气派、国际视野。
      2017年获批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作物类枣林公园稷山国家板枣公园,面积达1.5850万亩,涵盖18个村,6万枣农参与生产保护,现有13处历史人文景点,4处自然景观,成为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园林景色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观光示范园区,为游园采摘、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提供了天然氧吧和休闲去处。
      经农业部批准,制定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稷山板枣栽培技术管理规程;稷山板枣在中国首次登上太空飞船,进行板枣接穗提升品质科学实验,获得成功,得到推广。稷山板枣,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证明商标,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
      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立足稷山板枣生产系统保护与传承和打造板枣品牌的现实需求,成功获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国家板枣公园;连续开展了八届板枣文化活动节和“中国板枣行”大型推介活动;出台了《稷山板枣传统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了稷山板枣地方质量统一标准,报省、市、县质检部门备案;集中精力狠抓板枣提质增效工程,对核心区老枣树进行统管统治;投资50万元创建板枣出口平台。
      稷山县加快提升城郊万亩板枣观光园枣树科技管理水平,成为集生态观光、田园采摘、休闲娱乐、农耕文化、历史传说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的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稷山县在板枣生产保护、提质增效实施上持续发力,扩大成效;精心建好一批高标准板枣示范园,开展传承保护、板枣管理培训100场次;持续推进“稷山板枣中国行”推介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15场次,在已有20个的基础上再建立2-3个板枣配送中心;以万罐佳财精品板枣为龙头,招商引进一批板枣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发“中华国枣”;编撰出版一部《中国稷山板枣志》,为千年板枣树碑立传,丰富板枣生产保护系统和文化内涵;培养打造一支具有传承保护能力、创新发展理念、责任担当意识、攻坚突破决心、求真务实精神的新时代板枣产业团队。
      “江南桔绿日,塞北枣红天”是明代稷山县令薛一印《万树秋霞》,对稷山板枣的真实写照。稷山县创造了以板枣为主导、以板枣园、板枣林为主的复合种养殖模式。陶梁村出产名枣,还依靠新型物流打造外销运输新常态,村民在市县开设板枣实体店16家,仅入驻的快递企业就7家,村民中开网店的达到了近200家。作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运城市劳模的陶梁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乐,踊跃报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央党校专题培训,带领群众发展板枣产业致富。他说,“该村7000亩土地,清一色全栽的板枣,年产鲜枣250万公斤,全村枣收入3800万元。”
      2018年8月,稷山县制定了稷山板枣地方质量统一标准,并报省、市、县质检部门备案,板枣在销售和加工领域有了统一行业地方标准。组建了林田飞防大队,对枣树病虫害进行统管统治。30架无人机对该县15万亩枣树进行统防统治,实现了枣区喷药、施肥机械化、科技化。该县组建了板枣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北大荒、三颗枣、嗨厨房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了板枣深加工和枣汁生产的立项,已初步完成万贯佳材千年板枣精品罐装和板枣汁试生产,得到广大客商认可和好评。
      目前,稷山板枣畅销全国24个省市,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行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韩国等十余个国家。这是一份凝结着后稷故里稷山县干部无数心血和汗水的成绩单,这是一张写满努力和拼搏的答卷,这更是一曲谱写着枣乡儿女矢志不渝、改革奋进的壮丽凯歌。

    板枣品牌:越叫越响

      “稷山板枣,甜透中国”。稷山县把板枣产业增产变为增质,把盆景变为风景。这是稷山人在板枣产业革命中的初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上,稷山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造出建设全国板枣产业基地这张王牌。中斯(斯里兰卡)友好板枣园的建成,20国驻华大使走进板枣园,促使稷山板枣搭乘中国“一带一路”的快车道,走向世界。
      “一颗板枣”与“一座稷王文化名城”的情缘绵延千年,至今不衰。稷山板枣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内容十分丰富。八仙之一何仙姑吃枣成仙,药王孙思邈枣园遇救将板枣写入医著《千金翼方》,元代铁面御史姚天福在板枣树下聆听母教,清代义民吴绍先在板枣树下含泪出发、万里寻弟,谱写感天动地《枣儿谣》。
      步入稷山国家板枣公园,就会体悟到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之美,春赏枣花,骑行健身;夏饮枣花蜜,避暑消夏;秋尝板枣,体验采摘的乐趣;纵使冬天,您也可以欣赏到一幅江山如画的枣园雪景。如今,稷山板枣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八届,客商云集,精彩纷呈。
      2018年第八届板枣文化节八大活动,体现了高效、热烈、开放、节俭的原则,既内容丰富,又节俭高效,主题突出,亮点频显,成果丰硕,直接参与的专家、客商、电商、媒体记者、枣农及干部群众、周边县市游客达10.3万余人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总投资48.7亿元,丰富了稷山板枣文化和后稷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后稷农耕文化影响力,拓展了稷山对外开放的视野和空间,结交了一批新朋友,形成一批文化研究成果、项目对接成果、经贸洽谈成果。
      稷山县委、县政府给北大荒集团嗨厨房、深圳三个枣创始人颁发了“稷山板枣品牌建设奖”,为北京稷山板枣配送中心和广州稷山板枣配送中心颁发了“市场开拓奖”。搭建以板枣为主的农产品、手工制品、非遗文化产品展厅20间,参展产品近200种,有枣制品、干鲜果品、纸包装文化产品、10余种非遗产品等,五天时间,销售收入约达1500万元,极大地促进、推介和宣传了该县特色、功能农产品。举办了板枣产业发展论坛,30多名全国专家、客商建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大荒公司总裁等5位全国枣树知名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客商代表,枣农现场提问,专家直面解答。举办了“智慧三农”为主题的全国电商推介大会,全国各地电商平台达到了50多家,达成板枣采购合作意向的客商达到了27家。
      在稷山县赛枣会上,收到参赛枣样品65份,采取“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把赛枣与赛园同时进行,四轮淘汰制,按照得分结果,由高到低排出前十名,决赛出了当年枣王,真正赛出了权威、赛出了品质、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枣农的积极性。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取得成果,30多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吉林大学、天津师大、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国家板枣公园、稷王庙,体验农耕文明和板枣文化。
      稷山县建设省级农业板枣示范园区,打造出集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一体的发展模式,从创品牌入手,稷山人走出去拥抱世界,以“稷山板枣中国行”为响亮主题的稷山板枣大推介活动全面铺开。稷山县启动“稷山板枣中国行”大型营销推介活动,使板枣的品牌效应扩展到全国各地。2018年,县委书记廉广锋亲自带队、县长吴宣亲自站台20余次,以曾经一天辗转三个城市的稷山速度,把板枣推介会开遍了北京、广州、厦门、满洲里、成都等一线城市,分别成立了板枣配送中心,在全国各地举办板枣大型推介宣传活动共12场次。央视、北京长安大戏院、中国艺术节留下了板枣的故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拓市场,与北大荒集团、中粮我买网等知名电商开展品牌共建和联合销售合作。
      在首届农民丰收节之前,稷山板枣走进央视一台新闻联播及“我有传家宝”录制现场,央视一台、二台和七台的绿色时空栏目相继对稷山枣区进行了采访报道。在福建厦门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稷山县枣业中心组成一行9人的代表团,进行了“稷山板枣中国行(厦门站)”推介展销活动。该县枣业中心主任贺宁杰作了题为《打造国家板枣公园、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的发言。该县原创编演的歌伴舞《板枣熟了》、音乐快板《稷山板枣中国行》以及现场赠发的板枣样品和推介单,形式新颖、内容生动,让各地客商代表目不暇接,现场互动热烈。
      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宣说,“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抓好板枣发展优势产业,坚持提品质创品牌,以建设国家板枣公园为平台,充分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智慧枣园、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兴农的示范园、样板园,以现代科技提升板枣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扩大稷山板枣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一枚枚红彤彤的稷山板枣,打开了后稷故里走出山西通往世界的窗口,6万枣农看到了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希望,也让稷山人的板枣梦想有了时代归宿,更让板枣这张亮丽名片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越发靓丽光鲜。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板枣富民,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红枣之乡稷山人诠释的不仅仅是对板枣的特殊情怀,更肩负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希冀和期望。

    文/本报记者 杨永生 通讯员 牛东海 杨明有 图/栗卢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9-22期

    • 第2019-09-21期

    • 第2019-09-20期

    • 第2019-09-19期

    • 第2019-09-18期

    • 第2019-09-17期

    • 第2019-09-13期

    • 第2019-09-12期

    • 第2019-09-11期

    • 第2019-09-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