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一个品牌,延伸出更广阔的空间

—— 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纪略

  •   记者在朔州市平鲁区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净水车间了解工业净水工艺流程。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大楼一层大厅,这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或许就是引黄人工作的动力所在。
      用好用足宝贵的黄河水,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成为滋润大地、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始终是引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用好用活黄河水

      最初的引黄工程只是为了解决太原地区居民的吃水难问题,所以引黄工程南干线弯弯曲曲101.56公里,直通到太原的呼延水厂。然而在后期的北干线建设中,引黄工程沿途建设了很多的水厂,一是解决沿途地区用水难问题,二是充分发挥了引黄水的作用,真正把远方的活水用活。
      引黄工程北干线的朔州市平鲁区黄河供水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引黄工程每天给平鲁区供水六七千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城区‘吃水难’的问题。”平鲁区供排水公司水厂厂长陈永军说:“平鲁区一直以来缺水,由于地下水水量有限,居民用水实行一天三供水,也就是大家做饭的三个时间段供水,有时缺水的时候,还要分片区供水,居民家家户户都装着水箱,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自从引黄水到了家门口,居民们一天24小时有水,随用随有,很是方便。”
      朔州市平鲁区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徐胜告诉记者,这个公司是黄河水务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组建的,主要是从大梁水库取水,用于平鲁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和企业生产用水。黄河水的引入缓解了平鲁当地用水难问题,改善了环境,涵养了地下水源,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给引黄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目前,平鲁区50%以上的供水来自黄河水。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动力中心贾主任说,自从有了黄河水,企业生产用水有了保证,每天有1万立方米的黄河水保障企业生产。
      据记者了解,在引黄工程北干线沿线,大概有7个类似供水厂,这些供水厂,黄河水务集团以独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利用了引黄工程,扩大了黄河水的利用,用足用活黄河水。

    打造水务行业旗舰企业

      2016年2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属国有企业。是企业,就要在市场大潮中学会“游泳”,发展自我,此时,“万家寨引黄工程”这个品牌就成为企业树形象、闯市场的一张名片。
      该集团积极发挥“万家寨引黄”品牌效应,坚持顺应市场的经营战略,主动寻求变革创新。除做好供水主业外,黄河水务集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努力拓展经营领域,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
      该集团首先做强供水主业。以提升引黄供水能力为根本,积极加快推进引黄泵站二期扩机工程建设步伐,争取尽快完成年供水12亿立方米的引黄全能力配置。
      他们以扩大供水为主攻方向,以分质供水、原水直供为突破口。积极开辟供水业务新领域,主动融入综改示范区建设,实施清徐原水直供工程、阳曲原水直供工程、综改示范区供水工程、呼延水厂原水预处理与深度处理工程及呼延水厂二期工程;规划实施左云供水工程、朔州煤化工基地供水工程、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配套项目;积极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尽早开工。
      该集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争取“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力打造水务行业旗舰企业,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全覆盖,形成“一主二辅一新”产业格局。
      同时放眼远方,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内和国际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凭借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尤其是在TBM、PCCP等工程技术上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辟水务市场新领域

      除了做强主业,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还延伸产业在水质检测、污水治理上开辟新领域。
      在朔州市平鲁区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下属还有一个公司——朔州市富民水质监测公司。这个公司除了日常帮供水公司进行生产、生活用水检测以外,还对外承接水质检验工作。
      这个检测机构是当地唯一通过中国计量认证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查机构,主要检查范围覆盖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地表水、工业用水以及工程用水等诸多方面。附近的企业也会到这里来进行水质检测。
      今年4月份,山西黄河水务生态环保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举意味着山西黄河万家寨集团旗下筹备逾半年的生态环保板块专业化子公司终于完成组建。该公司将主要从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技术开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河道治理及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目标是打造成省内最强、在国内外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企业,力争在污沙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业务方面取得突破。
      今年6月,他们正式签约河津市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PPP项目,项目建成投运后,可惠及8个乡镇(街道)54个行政村24万人。这是生态环保公司组建后的第一个项目,是集团拓展环保新业务的“破题之作”。

    本报记者 张剑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11-30期

    • 第2019-11-29期

    • 第2019-11-28期

    • 第2019-11-27期

    • 第2019-11-26期

    • 第2019-11-25期

    • 第2019-11-24期

    • 第2019-11-23期

    • 第2019-11-22期

    • 第2019-11-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