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正气、树新风、革积弊。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好的做法不仅能促进精神文明,还能让百姓实实在在受益。连日来,长治潞州区各乡镇、街道积极推行移风易俗,注重入户宣传到人、建章立制至细,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让新风正气吹遍千家万户。
乡村振兴好不好,要看乡风好不好。近年来,长治潞州区在革除农村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为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该区各乡镇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大力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一位村民心中。
长治潞州区大辛庄镇关杜庄村民关双印欣喜地说道:“这个意见出台得很好,给村里老百姓减轻了负担。以前吧,办个事就办不起,像娶媳妇,彩礼就出不起。现在5万元钱彩礼就比较合理。”
老顶山镇关村村民李景文也深有同感:“特别好!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我们老百姓双手赞成,特别拥护。”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潞州区通过“软”引导和“硬”约束两手同时抓,一方面走进村民家中宣传、引导群众去了解旧习、恶俗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其自觉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另一方面健全“一约四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以制度进行约束。
潞州区老顶山镇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孝强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率先垂范,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弘扬优良传统、摒弃陋俗陈规,倡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俗,共建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推进移风易俗,一定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调动起村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唯其如此,政策才能够落得下去、推得开来、取得成效。潞州区大辛庄镇副镇长王玉霞介绍,目前大辛庄镇各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尤其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方面的一些规定,村民都很支持。大辛庄镇将以“乡村振兴”为载体,继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摒弃陋习、废除恶俗,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翟步庭 通讯员刘石 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