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戈壁滩上书写春天画卷

——记太原第二十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我省援疆支教教师翟福平

  2800公里,这是从山西太原到新疆五家渠市的时空跨度。
  从年平均气温9.5℃,到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40℃,这是见证铭记初心、永不言悔的人生温度。
  有一种信仰源于坚守,有一种奉献来自初心。告别舒适生活、选择“战斗”人生,山西援疆支教教师、共产党员翟福平在戈壁滩上播洒知识的种子,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新时代的教师风采。
  援疆一年间,他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奋力奔跑、努力追梦中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践行者,民族团结的“教育使者”。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教育援疆是我省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家渠市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2004年1月19日正式挂牌设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县级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部,与昌吉市、乌鲁木齐市相接。清末民初有杨、冯、杜等五户人家,为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条水渠,人称“五家渠”。
  五家渠是山西对口援疆单位,他们希望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山西省教育厅能帮助解决师资力量短缺的难题。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翟福平援疆之前担任太原市综合高级中学校副校长,听闻消息,毅然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山西援疆支教教师中一员。2018年,他被选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第一中学,担任山西援疆前方总指挥部教育组副组长、太原援疆教师团队队长、五家渠第一中学援疆工作组组长。
  “能担负起祖国使命援疆,为民族团结和教育繁荣做出贡献,是莫大的责任与荣幸,也是丰富人生经历的宝贵机会。”回忆当时的决定,他依然语气笃定。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看一个党员是否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最关键是看他的实际行动。
  告别繁华都市的喧嚣,放下家中妻儿的牵挂,翟福平义无反顾地出发了。这份决绝源自他深知教育援疆工作是国家发展大计,关乎社会福祉,维系民心所向。

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甫一到岗,当地干燥的气候、差异化的饮食,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口唇干裂、嗓子冒烟、流鼻血成了家常便饭,这一切对于50岁的他来说,都是挑战与考验。
  但看到一张张简朴课桌后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翟福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唯有用奋斗和奉献,才能让这些幼苗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新疆的红柳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块地就能茁壮成长。在新疆,山西援疆教师就像戈壁滩上的红柳,真心付出、真情融入,以无限的激情为边疆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他和他们是这样度过的:
  当内地人早已进入了梦乡,五家渠的援疆教师才上完四个晚自习,或步行、或骑车结伴于深夜12:30回到住处;
  由于住所距离新校区较远,怕时间赶不过来耽误学生上课,他只能或坐或躺在办公室的桌子椅子上凑合着休息一会;
  他参加完24小时的值班后,第二天仍坚持正常工作。星期六、星期日、节假日补课,白加黑、5+2是他工作的常态。
  每每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推门而入的时候,翟福平心里也在问自己,这个年龄了用不用这样拼命?但只要和援疆队友们一谈起各自和新疆孩子们(尤其是内初班,从南疆维吾尔族困难家庭选拔来的优秀初高中学生)一起努力一起上进的故事,一切一切的烦恼和疲惫又烟消云散了。
  参加援疆的每个人,只有经过身体关、工作关、心理关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援疆者。
  “我放弃了温暖的家庭,孤独面对困难的生活;我放弃熟悉的工作,面对考试排队的压力;我每天上班步行15公里,我每天批改学生作业100多本,我每天备课做课件到凌晨一点……我这样拼命很苦,但很快乐,很幸福。”这是他日记中的一段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才是真正的援疆人。因为艰难,更显意志的坚韧;因为不易,更显坚守的可贵。

援疆,今生有幸!援疆,此世无憾!

  “来疆为什么?入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
  在这片茫茫戈壁,翟福平和所有援疆教师一样,用热情担当,用智慧辛劳,不断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他、他们和当地老师深度融合,研究教材,揣摩学生,制定教法,在一点一滴中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再领先的理念、再先进的方法,不能和当地实际结合,都是镜中月水中花。他带领着团队向当地老师学习、向当地学生学习、向当地家长学习,他和同事们一起搞“交叉教研”,研讨如何才能提高当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和当地实际结合得相得益彰。
  翟福平积极组织团队讲示范课、做讲座。他举办了“新课程理念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讲座,他带来了“思想政治进课程”理念,录制了20多节思政课教材……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成熟的教学方法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凭着过硬的教学方法,他在援疆教师岗位上用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职业操守。
  模范党员之所以在群众中有感染力、号召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身先士卒、言行一致。上课之余,他也和当地老师一样,周六、周日加班加点,手把手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多时要给30多名学生“开小灶”。
  每月一次的大扫除,50岁的他经常爬上爬下,悬在半空中擦教学楼上的玻璃,站在梯子上擦实验室的灯具。
  离疆留什么?他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年的援疆结束了,翟福平不舍离去,这是奋斗的不舍,是付出的不舍。他和他们是山西人,也是兵团人、五家渠人,他们已经融入了这块土地,这里将是他们永久的第二故乡。
  如今,翟福平已经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担任学校党总支书记。再回首往事,仿佛就在昨天,他说:“援疆,今生有幸!援疆,此世无憾!”

本报记者翟步庭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12-10期

  • 第2019-12-09期

  • 第2019-12-08期

  • 第2019-12-07期

  • 第2019-12-06期

  • 第2019-12-05期

  • 第2019-12-04期

  • 第2019-12-03期

  • 第2019-12-02期

  • 第2019-12-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