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朔州经济开发区。
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转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重点转型项目诺浩集团90吨宽体矿用卡车下线。
重点煤机装备制造维修企业平朔宇辰公司修好待运的930E发动机。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闪氢热解提油中试项目。
重点转型项目泰胜风能风力发电塔架生产车间。
重点转型项目程源建材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线。
重点企业中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藜麦生产线。
三晋新时代,改革乃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站位大局谋转型、深化改革求发展,深刻把握综改区在山西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努力找准发展方向,开启了新的经济转型发展历程。
作为朔州市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转型综改的主战场,朔州经济开发区自2017年整合扩区、“三制三化”改革以来,牢牢咬定“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努力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不松劲,全力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迈上了新台阶。
以数字为证,今年1-11月,开发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字当头”,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财政总收入完成15.94亿元,增幅3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4亿元,增幅11.21%;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1.05亿元,增幅1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6亿元,增幅10.9%。
坚定不移地以转型为纲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座现代化的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加工生产线,从考察、签约到落地实施,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程源建材这一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落户开发区,见证了朔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加速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区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成果。
今年以来,开发区始终把转型综改摆在全区经济工作的核心地位,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要求,围绕“2+7+N”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和培育以平朔宇辰、诺浩机电为代表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以麻家梁煤业、朔南电厂为代表的煤电一体化产业;以山西联启科技、山西北方北斗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以晋能朔州粉煤灰综合利用、程源建材为代表的固废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以河北梦辰纸业、朔州纸业为代表的纸业产业,培育“五大产业集群”,推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实也的确如此,招商引资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具体过程中,开发区出实招,不摆“花架子”,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拓宽引资渠道,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持续加大力度、聚焦精度、提升温度,用足招商引资政策,用好招商图谱,实施“双引双百”全员大招商,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的推介对接活动。
招商要出彩,精准是关键。近三个月以来,开发区考察团先后组织考察团赴内蒙古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河北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就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情况考察学习,让“精准”二字尤为凸显,在全区上下掀起了招商引资的新一轮热潮。截止到目前,累计组织小分队精准招商22次,参加省市招商活动11次,成功引进了山西联启IT信息技术项目、泰胜风能塔架等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大工程,也是开发区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在精准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推进全员招商引资,比如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全员大招商行动,用足用好招商引资政策,坚持‘一对一’专人盯引、‘面对面’协调服务,同时,立足开发区实际,深度挖掘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引资策划包装,全力打造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新材料产业园、纸业加工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开发区投资合作部部长吴琳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发力,为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汇聚新动力,在优化经济结构上求突破。以发展循环产业和高端产业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注重项目储备,促进产业对接,狠抓项目落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新产业、新能源、新技术项目。”
坚定不移地以项目为王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朔州经济开发区如何抓经济?
对于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围绕项目转,聚焦项目干”。
“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项目”已经成为每一个开发区人的共识,只有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做得更大,把企业做得更强,用大项目夯实发展大格局,开发区前行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
今年以来,朔州经济开发区按照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安排部署,坚持高位推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服务保障、加强项目谋划,通力配合、积极协调,围绕“2+7+ N”现代产业体系,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快速、稳健推进态势,先后两次组织项目集中开工,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快速推进,项目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北到南,由东向西,在朔州经济开发区“一区五园”的蓝图上,一幅由重大项目描绘的建设画卷正在全面铺开。
无论是科创商务园区的泰胜风能塔架项目,还是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的生态环路项目,又或者是新兴产业园区和临港物流园区的两个PPP项目、三元炭素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的程源节能环保新型建材、子瑞智能PC装配式建筑项目,无一不以其火热的发展态势彰显着开发区速度、开发区品质。可以说,今年以来,开发区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项目带动作用正在进一步彰显,为全区经济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
开发区逢会必讲“项目为王”,调研必看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进度到点,一锤一锤钉钉子,以一以贯之的韧劲和一鼓作气的拼劲,深化转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现有的总投资148亿元的29个产业转型项目,切实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9年,全区共实施项目39个,总投资17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亿元。其中,累计开复工35个,竣工14个项目。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PC装配式建筑、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晋豫耐火材料、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除此之外,截至11月底,共有在谈项目31个,签约项目10个,落地项目7个。其中农机开发制造、矿用电铲、年产300万吨粉煤灰颗粒,土壤改良剂加工等6个项目正在积极对接,年底有望招引成功。
项目进展快的背后,是开发区下定“以项目为王,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坚强决心。
就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而言,下一步,开发区还要继续把转型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不断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谋划项目,稳定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投资重点,用项目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强作风,全面构建以项目统领发展的工作体系。
时下,开发区正在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项目优势、转型发展优势,用大项目、好项目继续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要 努力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
开发区始终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努力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全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和“三制三化”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提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
近日,开发区行政审批大厅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开发区改革创新的步伐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个项目,无论是审批、建设还是竣工等环节,都要与对应的机构打交道,逐步获得环评报告、工程设计、技术审查等专业技术服务,之前行政审批因涉及服务环节多,存在耗时长等‘中梗阻’问题,以至于有人把审批办证形容为企业投资的‘万里长征’。”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峰表示,“开发区在行政审批上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能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率,缩短投资者的办证时间,帮助企业尽快落地入驻投产。”
具体来说,开发区出台了朔州经济开发区项目审批流程和《朔州经济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行政审批局将对每个项目责成专人受理,转办管委会各相关部门限时办结审批手续,形成“一窗进件马上办”“提前介入并联办”“材料齐全同时办”“部件暂缺容缺办”“有前后置模拟办”“一套资料共享办”“企业需要帮助办”“一枚印章审批办”的“8个办”工作机制,初步实现“进一个门、找一个人、一套资料、一办到底”的“4个1”工作目标。同时压缩审批时限,再造审批流程,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43天的法定时间,完成项目的设计及政府的所有审批。总的审批时间大幅压缩至“43+10”工作日以内,即除“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法定时间43天之外,其余的各项审批,时间总共不超过10个工作日。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开发区一直在创新——
用地方面。今年以来,开发区土地部门全力保障土地供应,通过抓好土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清理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加大项目收储力度,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促进项目及时落地。
用电方面。积极落实国发[2017]42号文件精神,抓住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工作,依托神头二电厂、华电热电、朔南电厂,力争将企业用电成本降低到每度0.4-0.5元,为企业切实减轻负担。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启动了振华东街、梁郡路、武周路、神朔大道等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实施了“四大园区”道路、桥梁、污水、垃圾处理、供热、供汽、供电等工程,进一步完善“九通一平”,提升园区承载。
……
朔州经济开发区正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新标识,在“有为”与“无为”中拿捏好分寸,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所有投资兴业的人在这块热土上“如鱼得水”。
坚定不移地以创新为上 着力培育创新生态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本支撑,创新是第一动力。
如何创新,朔州经济开发区的回答掷地有声:“就是要紧紧抓住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认真学习借鉴山西综改示范区和其他先进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气魄和胆略,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不断把开发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努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把习近平总书记授予我们的金字招牌‘擦亮’,把‘转型综改’这条金光大道‘走好’。”
在开发区,体现创新发展“脉动”的不仅是产业方面,优服务、降成本、建平台也将“创新”作为再树辉煌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在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方面,开发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1015.31万元,积极帮助企业解难纾困,扶持企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截至9月底,对企业和个人共计减税27384次,累计1.12万元,全年预计减税降费1.4亿元。
——全年落实双创专项资金280多万元,新增市级双创载体1家,新增省级企业类双创示范基地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发区的创新驱动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获得省级税收增收奖1.3亿元,争取省财政厅2019年第六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制造业产业集聚园项目。
——园区平台拓展提升。开发区起步区及外部连接道路工程、朔州迎宾大道(含高铁站站前广场)工程两个PPP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固废园区雨污主管线及路基工程、新源热力有限公司供热搬迁、神电固废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兴产业园区平朔粉煤灰供热工程改造等“四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撬动创新“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创新发展的触角更深入、更细致,开发区正在用一步一步的行动证明自己。
下一步,朔州经济开发区将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优化投资建设、企业经营、政务服务等环境,从严从重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不断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力争实现“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可开工”,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同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聚焦融资、用工、用地、降成本等难题,一对一帮扶,用钉钉子精神推进问题解决,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为入区企业提供良好投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还要依托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平台,进一步完善扶持双创平台建设、集聚双创要素,提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提档升级。
就“坚定不移地以创新为上,着力培育创新生态”而言,朔州经济开发区将以更高的姿态、更严的标准,做优环境、做实服务,聚集创业创新要素,驱动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再推进,创新无止境。
是什么造就了朔州经济开发区的新活力?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是转型综改释放的强大基因,让其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勇担新使命,奋楫再出发。站在新起点,朔州经济开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和对朔州工作“五个新的作为”要求,突出“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打好五个攻坚战,全力推进五项重大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直接的体现。
眼下的朔州经济开发区,增长有速度、有质量,发展有活力、有动力,在新转型的征程上,朔州经济开发区正勇往直前、阔步前行。(本版图片由朔州经济开发区新闻中心提供)
特约通讯员武勇 麻洁琼 池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