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高建强仍然“嘴笨”,但是,他家的生活已今非昔比。
2016年前,他在家乡吕梁市方山县马坊镇周家沟村劳动,难以维持生计,被迫外出打工,但是仍然养活不了一家人,他连说话的底气都没有。
2016年,方山县贴息支持贫困户贷款养牛掀起热潮。高建强闻讯回到家乡,不到半个月就拿到了5万元贷款。他买了5头牛,开始了自己的发财梦。
高建强读过初中,从小跟上父亲喂牛,在村里被看作半个兽医,养起牛来不算个事。一年多下来,他就发了小财。2017年,他购买了1辆小货车,连同办理驾驶证,一共花了6万多元。
但是,高建强有个小烦恼,就是卖牛主要靠外地牛贩子,价钱起不来。2018年,方山县国有独资企业——方山县宏康牧业有限公司组建后,高建强通过签订订单,把牛直接销售到这个公司,一头牛比以前多赚二三百元。当年,他家脱了贫。
和以前小打小闹不一样,今年,高建强花费6万多元盖起了牛棚,准备大干一场。现在,他家的牛存栏数已经达到27头。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途径。然而现实是贫困户没钱无法搞产业,有钱也不会搞产业。怎样才能让产业扶贫成功?方山县采取保姆式帮扶的办法,提供全程服务,帮助贫困户发牛财。
近些年,国家实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但是,金融单位害怕贷款收不回来,贫困户很难贷到款。方山县政府先后采取企业担保、三户联保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贷款发展肉牛养殖。该县马坊镇政府积极和银行沟通,使贷款期得到延长,基本达到与牛出栏期同步,贫困户卖了牛就可以还上贷款,形成了良性循环。
方山县曾下拨给每个村、每个贫困人口产业扶贫资金,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大部分资金下达3个多月仍未使用。2018年,方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大家将闲置的产业扶贫资金1.38亿元自愿集中起来,由村委会委托方山县宏康牧业有限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每年贫困户和村集体都可获得收益。同时公司购销农户散养能繁母牛,带动酿酒高粱、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等产业发展。
扶上“牛”再送一程。方山县通过孵化牛产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目前,该县肉牛存栏突破3万头,其中涉及贫困户1231户,户均收入超过2万元。
12月18日,马坊镇镇长薛晋军再次到高建强家帮助解决问题。高建强开口就说想育肥,薛晋军说他不具备条件,高建强睁大眼睛,表情严肃地说:“我有技术!”
高建强的一股牛脾气,瞬间改变了大家对他的老印象:“牛”起来的贫困户要迈向自我发展的道路了。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李小明 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