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传统疗法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 第三届全国九针疗法临床经验交流会侧记

  2019年12月31日上午,第三届全国九针疗法临床经验交流会在太原举行。会场外寒风凛冽,但会场内的热烈氛围却让人精神振奋,如沐春风。
  这是继“九针疗法”入围我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和规培生导师王文德为九针疗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后,在我省召开的全国性的学术交流研讨会。
  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名专家学者,收到临床经验交流文稿133篇,PPT课件36份,整理成论文集20万余字。标志着九针学术的繁荣、九针队伍的壮大及九针在临床上的百花齐放。
  会议评选出3位“九针功勋奖”、5位“九针元老奖”、27位“九针支持奖”、333位“九针疗法传承人”,对他们在九针疗法传承过程中的卓越贡献给予肯定。
  2017年10月9日,我省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九针疗法”申遗成功标志着我省对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视和保护。
  九针,针具名,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出自《黄帝内经》,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新九针疗法由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创始人师怀堂教授创新研发而成,是闻名国内外的特色品牌疗法。
  “九针疗法”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实用的医疗技术价值。
  它扎根于山西,成长于山西,发展于山西,九针打破了传统针灸单一针具治病的局限性,发挥不同针具特异性作用和针灸的综合作用,还填补了一些针灸治疗学的空白。
  来自省针灸研究所九针研究室主任祁越、原省针灸研究所九针研究室主任师爱玲、北京汉章针刀医院院长、北京汉章针刀医学培训学校校长朱秀峰、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力等分别从火针的应用、新九针疗法简介、针刀医学对疾病的辨因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的探索、针刀医学原理解析等方面同与会嘉宾分享各自临床经验,也对九针的发展给予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为了更好地借助“非遗”平台传播九针技术,传承九针文化,当晚,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山西特色说唱剧——《九针》,以曲艺的形式向参会者展示九针研创的历史,九针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九针临床治疗的典型范例,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山西作为针灸临床的大省,九针疗法以多种针具为特色,开创了单针特异性和多针配伍使用的独特诊治格局,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青睐和患者的好评。
  偏居一隅的特色传统疗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本报记者 翟步庭 通讯员 郭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12-31期

  • 第2019-12-30期

  • 第2019-12-29期

  • 第2019-12-28期

  • 第2019-12-27期

  • 第2019-12-26期

  • 第2019-12-25期

  • 第2019-12-24期

  • 第2019-12-23期

  • 第2019-12-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