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读书会,有四个特殊。特殊的时间节点,预示着新的起点,新的开始;特殊的地点场所,太原解放纪念馆安放着当年在解放太原攻打东山牛驼寨等四大要塞时英勇牺牲的一千八百九十八位烈士的遗骨,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特殊的献礼好书,《再回1949》是武乡籍作家蒋殊继《重回1937》后的一部纪实性散文集,作者以青少年的眼光、心智,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可爱、真实的共和国之初中国儿童的全景速写;特殊的文化意义,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我们要把文化活动多办常办,常办常新……”
元旦前夕,在太原解放纪念馆,一场以“继承革命光荣传统 共享70年献礼好书”为主题的《再回1949》读书会,在太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爱军的“四个特殊”中拉开了序幕。
会场上,来自省作协、山西文学院、太原市宣传部、市文联、市双拥办、市作协、新闻界等的“大咖们”纷纷来“打卡”,分享阅读蒋殊新作《再回1949》的感悟。“在宏大的历史题材下,作者把笔触对准了壮烈场景下24位小人物的命运,写出了那个年代的特征,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用文字传承一种精神”“淡淡的文字,展现浓浓的情怀”“这本书,对我们这一代人是唤醒、对少年是启迪”……现场发言者无论是何种身份,都以读者视角,从不同角度对《再回1949》进行了深度解读,一致认为这是蒋殊继《重回1937》之后在历史汪洋中的又一次深情打捞,依然延续了她细腻动人的写作风格,笔头仍未触及宏大的战争,通过风云岁月的时间节点,展现出凝固于历史瞬间的人物命运。她把笔触对准青少年,写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蒋殊的写作具有母性的柔美与童稚的纯善,作品总是充满温暖与阳光,哪怕是战争哪怕是血腥,她也总能在其间发现人性的光辉与温情。《再回1949》是一个经典年份的人性群像读本,是以文学的形式与独特的笔法发掘出的非凡记忆,熠熠生辉。《再回1949》是一颗颗珍珠的组合,这散乱而温暖的记忆不仅仅属于青少年,是中国历史、中国情感、中国记忆、中国表情。
读书会上,还有三位“80后明星”格外“耀眼”,他们是书中受访前辈文化部艺术局原局长、著名剧作家曲润海,著名画家李夜冰,著名歌唱家刘改鱼。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自述难忘经历,将读书会引向了高潮。曲润海老先生还自谦地说道,感谢作者蒋殊给了自己一个老生常谈的机会。同时,他勉励后辈要对文学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没有文学底蕴,什么家也当不好。
当天室外温度低至零下13摄氏度,而室内却洋溢着浓浓的暖意。这暖意来自革命英烈的精神涤荡、来自新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鼓舞、来自读书会上“大咖们”温暖的诉说……
本报实习记者 马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