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重中之重培育壮大药茶这一产业新动能,将“山西药茶”打造成为山西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那么,为什么“山西药茶”是我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的新动能?如何助推发展“山西药茶”产业区域公用品牌?
“山西作为典型资源型经济,在新时期发展中,一直在寻找适合山西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共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但从发展实际看,离‘破题’还有不小差距。”山西财经大学张静在《山西经济转型期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表示。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相对干旱,河湖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而且工业和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极为短缺。”
据资料显示,我省近年农业生产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仍低于37%,水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种植用水不足,农业灌溉设施不尽完善,难以确保作物播种区域得到充分灌溉;再加上地区用水的分散和监管的难度,这些已成为制约农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究农业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增长的变化情况,意义非凡。
换个角度看,我省的自然条件有利中药材的生产发展,市场优势明显。北部适宜种植黄芪、台党参、款冬花等品种,中南部适宜种植潞党参、黄芩、连翘、柴胡、远志、山药、山茱萸等品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中药材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都具备比较优势。
“山西发展‘药茶’,推进全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不断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良性开发,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11月23日,由省果业总站王俊斌带队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卢庆贺一行人等到吕梁临县阳府井集团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调研时认为。
历史上茶叶作为药用始于神农,就在山西,最早药茶的记载,茶不仅有“万病之药”的说法,茶饮更从单方的饮用,发展成配制茶、养生茶、药茶,一直在山西流传。
我省虽不产茶,但晋商的万里茶路,带着中华的茶叶走遍世界。
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在探索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过程中,让“药茶同源”的农业发展理念形成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2018年10月30日,来自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省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运城市闻喜县,对“山西药茶”产业在商标注册、配方专利、科技产品培育、市场运营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有专家认为,“发展‘山西药茶’是山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引擎,是破解中药材产能过剩的新方向,也是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发展的新路径。”
“资源优势急需转变为产业优势,化为经济效益。而发展‘山西药茶’,既为延伸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推进药食同源功能产品开发,加速农业产业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推动山西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省委农办主任、厅党组书记、厅长乔建军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说。“在统筹抓好十大产业集群的同时,今年重点要把山西药茶作为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要在扶持政策、标准体系、运营管理、科技支撑、品牌宣传等五个方面全面发力。”
记者了解到,我省今年将扶持建立20个标准化药茶生产基地,培育20个药茶生产重点企业,制订出药茶质量和工艺标准6个,突出连翘、沙棘叶、桑叶等系列产品。
同时,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公用品牌策划、产业协会创建、科研团队组建、药茶标准制定、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企业扶持、药茶人才培育、山西药茶推介、财政支持保障等十项工作,把山西药茶打造成为中国第七大类茶系。
本报记者 欧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