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翼城县王庄乡辛安村村民刘益伟都在苹果园里忙着修剪果枝。“因为中午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吃饭、午休,人少、天气还暖和,特殊时期咱也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吧!”刘益伟乐呵呵地说。
他说,三分管,七分剪。修剪是果树管理养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早春时间苗木分生组织比较活跃,愈合较快,在这期间进行苗木修剪,直接关系到苗木生产质量的好坏、结果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
农时不等人。2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出“早行动抢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的通知”,安排部署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眼下,我省的春耕备耕工作已由南向北徐徐拉开帷幕……
春耕备耕不能耽搁
2月11日,太谷县任村乡布袋庄恒丰种苗合作社一座大棚内,两名技术人员在为即将出圃的种苗仔细进行检疫。农时已到,春耕备耕也不能耽搁。该市上下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早”字当先,全面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为了不误农时做好春耕春管,晋中市积极动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统筹组织农资调配运输,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采取网络微信、智慧农机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面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动员鼓励国有粮油企业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促进农户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主动利用无人机、植保机等农机装备,加大对农村公共场所消毒作业,为春耕备耕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农资企业加快复产,保障春耕生产需要。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保障生产基地和企业用工需求。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解决当前蔬菜生产用工难的问题。
力保农资市场供应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在关键期,如何解决农民在农资采购中遇到的出村难、运输难等问题?省农资集团总公司晋北分公司相关人员表示,“我们将发挥主渠道作用,改变传统供货方式,通过电话、微商、网上等订货形式,采取无接触配送业务,专人专车,点对点配送农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人群聚集造成疫情交叉感染情况”。
立春过后,春耕备耕迫近。大同市各级农业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做好肥料、种子、农药、地膜等物资储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玉米种子储备量210万公斤左右,总储备量接近用种量的63%;马铃薯商品种子储备1225万公斤,接近用种量的35%;高粱、谷子、黍子等杂粮类种子74万公斤。同时,大同市农业农村局还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农民群众在春耕备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千方百计保障春耕备耕。
据了解,山西农资集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保障农资市场供应与农资产品储备。复工第一天,集团公司立即进入紧急备货状态,动员各分、子公司积极行动,根据各地农资市场及农户需求,结合现有储备资源,科学研判春播农资需求,追加化肥储备计划。集团将根据追加计划,保质保量对接生产,确保货源充足,安排好农资商品调运,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保证春耕备耕顺利开展。目前,山西农资集团各分、子公司已经储备及地销了20余万吨农资商品,其中常备储备达9万吨,且农资商品仍在源源不断地调运中,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农资市场供应。
早行动抢农时全力以赴
2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出“早行动抢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的通知”,安排部署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通知指出,当前全省上下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及早行动,抢抓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确保农业丰收。
省农业农村厅明确,要利用农村广阔空间分散作业,错时下地,实施隔离化作业,推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要重点抓好冬小麦生产,围绕防旱防冻,及时组织广大农民开展耙耱镇压划锄,因地因墒进行浇水施肥等分类管理,确保顺利返青、促弱转壮。要全力抓好蔬菜生产,加强市场供需调度和产销对接,保障特殊时期蔬菜产品稳定供应。
同时,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运输要求,确保重点农资供应渠道顺畅。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手机微信等的作用,为广大农户和农资经营主体架起信息桥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惩处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此外,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利用视频等信息手段,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做好机具维护保养和测试检修,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春耕生产。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专家的作用,提倡就地就近开展技术指导,利用12316平台、农科110、微信、益农信息社等手段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实际问题。
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已经行动起来,他们加强组织引导,鼓励各类农资企业、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加快复产复工,尽快恢复产能,增加市场供应,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本报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