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开工活动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北京、太原、运城三地举办。
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和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与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程。其位于运城市垣曲县境内,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等组成。工程投资79.6亿元,计划于2028年全部投产发电,电站建成后以500千伏线路接入山西电网。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6亿千瓦时。工程将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复工复产,增加发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20亿元。
记者了解到,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主要体现在: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等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投资估算,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有效改善当地交通和生活基础设施,显著拉动地方GDP增长,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平均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5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3500个;运行期每年可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1亿元,并带动当地商业、旅游业配套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优化当地电源结构,缓解系统调峰调频压力,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目前,山西电网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占电力系统总装机的72%,系统调峰电源不足,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用电结构的调整,未来山西电网负荷将继续增加,峰谷差逐渐增大。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山西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可有效缓解山西电网调峰压力,改善大容量燃煤机组、风电机组的运行条件,节约系统燃料和运行费用,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性,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优化社会整体资源配置。工程投运后,可与华北地区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配合运行,有效降低电网燃煤消耗,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二氧化硫约1800吨、氮氧化物约650吨,环境效益显著,对推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充分发挥“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的作用,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特性。120万千瓦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5分钟内由满负荷抽水转变为满负荷发电,提供240万千瓦的电力支援能力。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李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