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不少道路受阻,流通环节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一方面,不管是个体农户还是商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农产品滞销难题;另一方面,作为保民生的核心物资,广大消费者渴求通过安全的渠道便捷获取高质量生鲜商品。针对这种状况,我省及时发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和农资保障供应的通知》,全力保障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
这几天,笔者在省城多家市场里看到,蔬菜肉类、大米、食用油等日常必需品供应充足。这得益于我省各地积极行动,变“阻路”为“通路”,基层部门和基层干部在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时,为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恢复提供指导和服务。不仅通路,还“架桥”拓展新路,互联网平台也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为打开农产品销路提供资源和渠道力量。面对农户的困境,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集体发力,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有力解决滞销生鲜农产品销售问题。
同时,一些金融部门也积极行动,比如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营业部投放1000万元应急贷款,用于支持太原市鸿新农产品有限公司基础蔬菜储备,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生活应急物资供应,充实太原市民“菜篮子”。
鸿新农产品公司是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着保民生、保供应的重要社会作用。农发行山西省分行营业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突出业务应急精准,启动通信贷业务应急管理通道,前中后台部门全面联动、形成合力,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评级授信、调查评估、审批发放等工作。同时,利率执行最优惠政策,该笔贷款的投放,既缓解了企业在特殊时期的资金紧张问题,也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成本,有力满足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我们期待,在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打通运销渠道、拓宽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加大农产品收储加工力度等等,畅通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下,让农户尽早走出“寒冬”,早日迎来春天。
本报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