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徐徐,清水潺潺。
昔日巷道内污水横流、臭气难闻的现象彻底解决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的“高颜值”画卷。
“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采用PPP模式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走出一条能复制、可借鉴的新路子。”运城河津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薛俊杰掷地有声地说道。
齐心协力促项目早落地
“老百姓都很称赞。”2月28日,正在抗“疫”中组织春季植树的河津市小梁乡刘村党支部书记张贞亮欣慰地告诉记者。
2016年,河津市被确定为全省八个农村污水综合处理试点县市之一。面对没有任何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和复制的情况,该市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先后赴江苏、陕西、江西等地考察调研、论证,通过前期大量基础性工作,争取到PPP项目。经过接洽谈判,运城市生态环境局河津分局和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润民环保节能有限公司三家资本方签订了框架协议。项目采用BOT运作模式,总投资21638.07万元,资本金4327.61万元,河津市人民政府股权为10%,三家公司股权为90%。项目包括污水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站两部分,污水管网总长201.7km,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19座,涉及8个乡镇(街道)、54个行政村,惠及农村人口14万人。
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河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伟,多次深入乡镇(街道)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进行调研,并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同时,成立了河津市黄河生态农村污水治理有限公司,出台了《河津市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真心实意让群众得实惠
“必须以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突破口,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生态环保的红利,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河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鹏程说。
当前,19个污水处理站点工程已完成工程量60%,主管网工程完成工程量96%,整个项目工程预计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
“过去,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巷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天热时,还散发出阵阵臭味。现在,新铺设了污水管网,整个巷道就不存在污水乱流现象了。”张贞亮说。
记者了解到,该市积极争取国拨资金1430万元,采取三种工艺模式,先后实施了沿汾农村生活治理工程,在城区街道百底村、黄村、柴家乡樊家峪村建成了三座污水处理站,实现达标有序排放。建设了6个污水处理站,由该市政府出资购买劳务,在小梁乡胡家堡村、武家堡村、小梁村实施农村污水管网自行建设,第三方购置管网和运营进行试点。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抢抓时机、挂图作战……
全力以赴破难题抓进度
项目建设中,该市完善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动”的治理路径,形成市乡村农户四级联动格局。
扎实做到把好选点、规划、公益“三关”,破解污水“收集难”;创新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用好“三资”,破解资金“筹措难”;抓好运营维护专业化、水质监控常态化、群众受益全程化“三化”,破解日常“运营难”。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将用工1800余人,为群众创收4000余万元;配套建设农村老年洗浴中心10个,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农田灌溉、企业回用,每年节约开采地下水300万立方米,真正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目前,该市已形成“三个三”的治理模式:即实现从重面子、轻里子向面子里子并重,从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向政府引导、群众自发,从财政投入向财政撬动、社会融资“三个转变”,推行城中村、厂郊村、纯农村“三种模式”,达到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改观、生活习惯改变“三个成效”。
本报记者欧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