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的映衬下,驻晋央企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参建的大瑞铁路遮放车站前机声轰鸣,70台(套)机械设备正穿梭于工地之间,进行着土石方作业,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这一幕正是该公司高效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生动写照。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积极向好,该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齐头并进,创新性开启“云协作”模式,建立起指导帮扶、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等远程保障体系,着力打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堵点、痛点。
龙头牵引:哪里有难点,就从哪里突破
“劳务人员配备情况如何?”“资金、物资是否充足到位?”“复工工点计划如何开展?”2月5日以来,每天一大早,该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张治荣的电话就闲不下来,项目复工复产进展需要他每日梳理跟进。
复工复产在即,但受疫情影响,业务工作沉不下去,施工生产如何推进?这让包括张治荣在内的职能部门犯了愁。
“作为复工复产的大后方,有责任和义务为前线排忧解难。疫情当前,更是要创造条件将‘硬骨’逐一啃下。”该公司依托项目管理中心,自上而下推行“领导包联、机关牵引、一线夯实”的纵向联动机制,对项目实施分区分类管理,通过“云沉入”方式,收集难题,靶向施策,制定个性化“作战图”,指导其差异化推进复工复产。
“我们采取‘日上报+周通报’制度,通过清单式管理,将内容细化至复工时间、复工工点、劳务人员、设备材料配备等,并按片区、项目、工点指定了具体负责人,并分工点、按项目、划片区精准对接到每一级责任人,问题剖析、改进措施在公司工作群内一目了然,确保责任不悬空。”该公司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闫国谦介绍。
依托视频会、线上视图检查完成远程安全预控工作;大瑞项目自制“土教材”实现600余名劳务工安全有序上岗;九绵项目抢抓水位下降真空期错峰夜间施工……一项项务实举措迅速在基层落地开花。
联通供需:以快制胜,服务保障不“隔心”
2月26日,望着第一批满载700余吨生产物资的26辆大货车驶进临大高速公路项目部的大门,该公司项目设备物资部部长黄桥长舒了一口气,悬了多日的心总算是落停了。
作为新上场项目,春节前夕才完成设备物资的招投标工作,本准备正月初七一上班就赶紧配置设备物资,可突如其来的疫情马上打乱了节奏。因合作供应商延迟复工,生产物资无法及时供应,这可让黄桥急了眼,眼看着工程“开拔”在即,可“粮草”紧缺,这可咋办?
一条消息燃起了他的希望。
1267公里以外的山西太原,五公司总部四楼的设备物资管理部灯火通明。一进入2月,该部门就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多次下发紧急通知,协调解决复工项目物资应急需求。
“我们加强与系统内物资企业沟通对接,加大区域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线上与线下、自采与集采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生产物资和机械设备配足配齐。”该公司设备物资管理部部长王建伟对采取的举措很是满意。此外,为严防项目防疫物资短缺,他们通过“云数据库”梳理统计出全国586家供应商名录,一解基层防疫燃眉之急。
“这才短短10天,我们就已收到1000吨钢材,200余吨周转材料,配置设备20台(套),这速度,给力!”凝视着不再空荡的物资仓库,黄桥倍感欣慰。
据悉,截至3月11日,五公司已对30个项目90个工点全盘摸底,管理劳务到岗3044人,解决生产物资供应近2700吨,地材5284方,策划调遣机械设备161台(套),20个项目已全面复工,施工产值稳步提升。
保驾护航:定制专车为劳务工返岗
顺利坐上从长沙开往佛山的包车后,该公司广佛肇项目劳务工人邓集军多日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落了地。
原来,正式复工之前,该项目就密切关注着劳务人员的返程地点和方式。当了解到有31名劳务人员需要从湖南武冈返回,项目当即决定组织车辆将他们从家接到项目部,以避免返程途中与外界接触造成感染。
31名劳务人员在当地村委会开具健康证明后,乘坐8辆专车回到项目部。“项目部安排车辆接我们返程,就可以减少与外界的接触,这一路更安心,也有助于项目部疫情防控。”看到由8辆汽车组成的“特殊车队”驶进村子,邓集军兴奋地对同行工友说道。
“请大家戴好口罩,定期开窗通风,就餐时保持1米距离,每天在工作群内报告两次体温,自觉隔离14天。”刚到驻地,项目安全负责人边向劳务人员发放口罩,边讲解需要注意的防疫事项。
同样,远在1700公里外的山西襄垣,该公司太焦高铁襄垣东站站前广场项目施工现场,来自当地米坪村的史俊杰正在驾驶装载机进行清表作业。
与史俊杰一样,现场作业的劳务人员全部来自襄垣县。地方政府允许项目复工时,该项目的绝大多数劳务人员身在外地无法按时返回,这让项目负责人李永红犯了难。“我们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对接,招聘部分当地劳务人员,以满足复工需要。”面对劳务人员短缺的棘手难题,李永红表示。
短短几天里,襄垣县数十名劳务工人报名到项目工作。经过认真筛选,60余名当地劳务人员、近30台大型机械设备进场施工。为避免返程途中造成感染,该项目同样安排车辆把54名劳务人员从家接到项目部。
本报记者王佳 通讯员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