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脱贫攻坚 我省最后17个贫困县“摘帽”

  • 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

  •   2017年我省15个县脱贫摘帽;2018年我省26个县脱贫摘帽;2019年我省17个县脱贫摘帽……进入3月以来,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好消息频频传来,随着最后17个贫困县的摘帽退出,全省贫困县正式清零。

    四条硬指标决定能否摘帽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全省共有58个贫困县(区),其中36个国定县,22个省定县。经过全省上下几年来的奋力攻坚,截至今年2月底,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减少到2.1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以下,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我省减贫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2019年是我省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决战决胜的一年。有17个贫困县计划摘帽退出,其中国定县16个——广灵、天镇、浑源、宁武、静乐、偏关、代县、五台、兴县、石楼、临县、壶关、平顺、永和、大宁、汾西(包括10个深度贫困县);省定县1个——榆社县。2月底,省政府宣布这17个县已经达到贫困县退出相关指标,符合退出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那么,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摘掉贫困县这个帽子?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和我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方案》,贫困县摘帽退出的主要评价指标是‘三率一度’,即综合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综合认可度。”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三率一度”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实地评估检查后作出评价;涉及“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4项指标由省级行业部门作出评价;省委脱贫攻坚督导组从“三保障”、“三落实”、问题排查整改、基础设施公务服务、后续帮扶、巩固提升等6个方面提出退出评价意见。
      综合评估检查结果,17个县全部达到贫困县退出国家和省级相关标准要求。从“三率一度”看,各县综合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综合认可度均高于90%要求。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先后组织8所省内外高校的专家、教师和学生700余人,对17个县开展实地评估,共走访209个乡镇、57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392个,占67.94%;非贫困村185个,占32.06%,入户调查18097户,县均1065户。从行业指标评价看,17个县均达到贫困县退出14项指标要求。从督导评价看,17个县均可退出。至此,山西省所有贫困县实现“摘帽”退出。
      据省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三率一度”中每一项都是硬指标,在贫困县摘帽退出工作中,始终按照“退出程序的规范性、退出标准的准确性、退出结果的真实性”总要求,17个县严格履行了县级申请、市级初审、报告审核、实地评估、部门及督导评价、省政府常务会(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审议、社会公示、群众反映问题调查核实、社会公告等步骤,退出程序符合国家要求,目前,已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交申请抽查报告。

    各县产业扶贫均有地域特色

      “在家,家是我们的世界;走出去,世界是我们的家。”这是很多天镇保姆、吕梁山护工在帮扶下走出娘子关,走向全国各地后深有感触的一句话。
      摘帽退出中各县发挥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培训就业,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扶贫新路径。浑源县依托优势品牌和资源,实施中药材产业、乡村旅游业、粮食种植业、养殖业、蔬菜种植业、能源产业为主导的“五优”计划,累计带贫3.3万人次。五台县推行“党支部+”扶贫模式,累计实施扶贫产业项目948个,带动12355户29197名贫困人口。临县在1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采取“企业+”“合作社+”“互联网+”等模式,建成扶贫车间、电商园区等14个。广灵县重点打造海高牧业、北野食用菌等一批“亿元级”扶贫龙头项目,以保底收购、委托经营、务工拉动等有效途径,累计带动1.98万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至3000元。天镇县与京东、苏宁等平台合作,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3.56亿元,惠及4500名贫困人口。兴县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训两万余人,其中吕梁山护工和驾驶员11446人,建档立卡户7653人,占比66.86%。石楼县通过转移就业、公益岗位、扶贫车间增加就业渠道,持续打造“吕梁山护工”等劳务品牌,2016年以来累计转移就业8000余人。
      其中10个深度贫困县量身定制的“一县一策”扶贫模式更是落得具体。
      宁武县依托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开发景区景点13个,组建旅游合作社10个,以“景点+合作社+贫困户”为模式带动5个乡镇133个村1672个贫困户3847人。天镇县率先实行村医“乡招村用”政策,招录村医19名,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广灵县成立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备组,落实起步区规划指标266公顷,目前落地开工项目11个,规划总投资25.63亿元。静乐县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县城段汾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东碾河入汾口治理工程带动915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500元。偏关县重点建设10万亩沙棘产业,覆盖9个乡镇114个村4464户1243名贫困人口。兴县积极与驻地企业合作,落实帮扶资金2.6亿元。临县招聘特岗教师186名,与高职院校合作招生78名贫困家庭学生。石楼县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实施“金鸡计划”;山西水塔醋业与树德枣业签订合作协议,收购红枣浓缩汁80吨60万元。大宁县突出生态扶贫,实施购买式造林,组建贫困户占80%的合作社37个,三年累计带动5290户15883人(次)脱贫。永和县注册成立永和国新燃气销售公司,县级财政每年增收1700万元。

    工作重心转向巩固脱贫成果

      “全省贫困县虽然全部摘帽,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决不能一摘了之、一脱了事,始终做到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在3月初省扶贫办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贫困县摘帽后,全省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要求进一步稳队伍、稳军心、稳政策、稳责任,做到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特别要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以户为基,精准到人,开展各类问题清零行动。做到剩余任务要清零、失学辍学问题要清零、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要清零、危房改造问题要清零、安全饮水问题要清零、产业扶贫问题要清零、就业扶贫问题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问题要清零、兜底保障问题要清零、账实不符问题要清零,以村为体,补短强弱,增强办事服务能力。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增强集体经济硬实力,增强改革发展原动力,增强村庄公用设施支撑力,增强乡村治理公信力。并以县为战,发起总攻,交好收官答卷。
      同时,持续完善各项帮扶政策举措。贫困县摘帽后,工作重心要放在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功能、防止反弹返贫上。紧盯剩余贫困人口,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采取针对性帮扶举措,确保不致贫返贫。持续抓好产业就业,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防止逾期,用好贷款、展期和疫情期间还贷可延长6个月等优惠政策。落实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特困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措施,确保不留死角。解决好搬迁入户率、拆除复垦慢、产业就业无门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配套、社区治理不完善等问题。加强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研判,坚决防止“小概率事件”影响全局。(本报记者李若男采写、拍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3-29期

    • 第2020-03-28期

    • 第2020-03-27期

    • 第2020-03-26期

    • 第2020-03-25期

    • 第2020-03-24期

    • 第2020-03-23期

    • 第2020-03-22期

    • 第2020-03-21期

    • 第2020-03-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