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放苗、压土……3月17日,在沁源县法中乡董家村森林康养综合体玫瑰谷建设项目基地,多名村民正抢抓天时栽植公司引进的第一批玫瑰苗。
“春种一地苗,夏成一片海。”在村民眼里,这看似羸弱的小小花苗,寄托的却是30余户桑凹人的希望。
法中乡董家村距桑凹村不到20分钟。法中乡桑凹村共有179户,434口人,总耕地面积1229.5亩,自然村多、居住分散、思想落后。前些年,桑凹村村民多以种植玉米、谷子、豆类为生,一亩地除去各种费用,也就挣个五六百元,老百姓增收无路。此后,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剩下老人留在家中,1000余亩土地荒废过半。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看着好好的土地就这么荒着,大家心里都着急。”桑凹村村支书王新来说,“土地是最大的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湾沃土,要让全村人参与其中,大家拧成一股绳往前跑。不仅自己在琢磨,全村人都在犯愁。去年听说程云伟在董家村又鼓捣起了玫瑰花种植,还要打造森林康养玫瑰谷,要种植就得有土地,这个咱就有呀!而且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开展,我村水、路、电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加之两村距离近,我俩聚在一起一商量,马上便达成了合作意向。我们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玉米一年到头净收入500余元,流转土地每亩可收入700元,加之玫瑰花种植管理、除草等还可以有务工收入,咋都不会亏本。想通了这个事,全村32户村民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公司,其中还有3户脱贫户。这两年,全县都在搞旅游,借这个产业,我们将村里的闲置地变身‘花海’,我们能靠玫瑰迎来旅游的春天呢!”
“在乡党委的支持下,我们调查研究之后,决定让玫瑰花产业托起村民的脱贫致富梦……”在董家村森林康养综合体玫瑰谷建设项目基地,负责人程云伟说。依恋乡土,不忘乡邻。这些年,不安于现状的程云伟一直在折腾,前些年一直在董家村育苗,去年又联合北京易觉堂中医药研究院种起了玫瑰。
“现在咱县几乎村村有产业,大家都在争先发展,咱也不想落后。而且,种植玫瑰不仅可以出售幼苗,还能观赏……”怀着这份信念,程云伟多次前去北京易觉堂中医药研究院“取经”,并达成合作意向。
“依托全县在森林植被保护的前提下并有着悠久的传统中药材种植历史,我们以国家林业、农业等相关政策为支撑,与北京易觉堂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建设沁源森林康养综合体玫瑰谷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我们将以法中乡桑凹村为核心区逐步覆盖全乡,打造集玫瑰文化、玫瑰旅游、玫瑰民宿、玫瑰药茶、玫瑰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共同打造山西省首个国家级森林康养综合体、三产融合示范区。”程云伟告诉记者,“种植玫瑰前景很好,玫瑰全身都是宝,除了观赏价值,玫瑰花蕾、花冠可以泡茶、药用、食用,玫瑰花瓣可以深加工提炼高级香料玫瑰精油,种植玫瑰不但经济效益高,而且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听说桑凹村要种植玫瑰,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法中乡支角村、灵空山镇下兴居村、五龙川村也纷纷抛出橄榄枝,来寻求合作的伙伴络绎不绝,不仅自己富,也让乡亲富,这才是美事一桩!前几年基地一直在投入,至目前已累计投入120多万元,占地20亩,培育玫瑰种苗100余万株,明年开始玫瑰逐步进入盛花期,咱也就开始有收益了,预计1株玫瑰苗能卖3元,大概能赚1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庄村民每月增收3000多元。”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