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1)所有于井上。天若欲助其廉也,夫李何足异?井上有之亦常耳。而适(2)有于耳目俱废之时,天非欲助其廉乎?且人于所不必有之物,总(3)有而亦如无有。然人于所甚赖有之物,忽有而宛若固有。总未有之际,人不必于物期而既有之时。物正堪为人助,困苦之难堪乎,所有乃会逢其适(4)焉。
如三日不食,至于无闻无见。当斯时也,果何所有哉?家无儋石(5),嗟爨火(6)之久虚矣。则当其憔悴已甚,尚有凿井之风徽(7)。室如悬磬(8),已聪明之尽蔽矣。则当其萧条在望,安见有报李之赠答?然而非也。当日固非一无所有也,所有维何?盖相传为井上之云。井养不穷,佳遇难追。使仲子(9)而如此焉,岂不甚善?而奈何以井上之李传也,既不等摽梅之迨吉(10),夫岂同硕果之独留?覩(11)斯李也,想亦假(12)之缘耳。
桃李盈门,休风(13)熟覩。使仲子而若此焉,岂不更幸?而何以竟以井上之李著(14)也?虽非若木瓜之投(15),料亦同桑葚之落(16)。想是李也,应为天之所赐耳。
圹野荒郊之际,何在非物产所生。而李独有于井上,则是显(17)以为井上增辉者,即隐(18)?以为仲子养廉也。有是李而苟既庶且多(19)?旁观岂得忽其有哉!山榛隰苓(20)?之间,亦多为栽培之所。而李竟有於井上,则是阳(21)?以为井上所有者,即阴(22)?以为仲子所有也。有是李而苟既多且旨(23)?当局不愈幸其有哉!而不意螬食实者过半也。仲子亦何不幸而若与螬争廉乎?
【题解】
见前《居於陵三日》,可参照解读。该文是作者就“廉”的议题又一篇论述。可见“廉”对于古人,特别是为官为吏的人或者将要考取功名的“士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命题!该文多处运用“对比”“反问”“设喻”“讥讽”等手法,对陈仲子的所谓“廉”,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
【注释】
(1)誌:记述。
(2)适:正好,恰巧。
(3)总:总括,汇集。
(4)会逢其适:即适逢其会。
(5)家无儋石: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dàn)。形容家里没有存粮,家境困难。
(6)爨火:爨(cuàn),本意为灶膛里的火,此指烧火做饭。
(7)凿井之风徽(huī):凿井,出自南北朝·刘昼《刘子崇学》:“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风徽:风范,美德。凿井之风徽,即凿井人的风范美德。
(8)室如悬磬:出自《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悬:挂;磬:乐器,中空。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9)仲子:即前文《居於陵三日》里提到的陈仲子。
(10)摽梅之迨吉:出自《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biào)梅:梅子成熟落地。摽:落,打,击。迨(dài):趁着。迨吉:指男女婚嫁,适合时宜。形容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11)覩:即睹。覩(dǔ)。
(12)假:借,凭借。
(13)休风:美好的风气。
(14)著:显露。
(15)木瓜之投:典出《诗经·卫风·木瓜》。原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做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爱情谊永相好。”
琼琚:精美的玉佩。匪:通非。
(16)桑葚之落:出自先秦的《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7)显:明显,明处。
(18)隐:隐蔽,暗处。
(19)既庶且多: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大雅·卷阿》共十章,是君王出游时臣下所献之诗。诗歌所颂对象“君子”应该是西周天子。这是第十章中的两句,描写出游时车子既多又华美,好马奔腾快如飞的盛况,紧扣君臣相得之意。
此处只用其“众多”的意思。
(20)山榛隰苓:出自《诗经·国风·北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榛:榛子。平榛,毛榛,丛生植物,一苞一果,皮坚肉可食。隰:低矮的湿地。苓:苓耳、苍耳、茯苓。菌类植物。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单独看句义是“山上有榛树,隰地有苓耳。心里有谁?”因为这句带有疑问、反问或询问,内涵是陶醉抒情,也可以是诗人作为旁观者在观察诗中的主角同时在发问。
(21)阳:表面上。
(22)阴:暗中,暗地里。
(23)既多且旨:出自《诗经·小雅·魚丽》:“魚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魚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旨:味美。丽:同罹(lí),意谓遭遇。罶(lǐu),捕鱼的工具,用竹编成,编绳为底,鱼入而不能出。鲿(cháng),黄颊鱼。鲨,又名魦,能吹沙的小鱼,似鲫而小。鲂(fáng),鳊鱼,鳞细小而美味。鳢(lǐ),俗称黑鱼。
这是周代燕飧宾客通用之乐歌。诗中盛赞宴享时酒肴之甘美盛多,以见丰年多稼,主人待客之殷勤,宾主共同欢乐的情景。此处只是用其“味美盛多”义。
有意思的是,这句和注“既庶且多”条,在句首加上了有“如果”、“假设”义的连词“苟”,足见作者“调侃”“嘲弄”的意味十足。
作者:佚名
整理、注释:张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