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教育视点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要低头拼成绩,更应抬头看未来

  •   

    编者按:
      她是一名初中教师,曾经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学校、好老师、好成绩、好前途。直到6岁女儿的一句“告诉妈妈也没用!”刺痛了她的心,也促使她开始思考:孩子成长的路上,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究竟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做的事情是真的对他好,还是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在伤害他?
      教育孩子,最需要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的成长。不遮掩问题,去学习改变才是正道。学会关怀自己,不再外求,为关系减压。坦然接受痛苦和不如意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掌控生活,只能接纳,回到自己,关怀自己。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水到渠成的事。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真诚地关怀他们。因为,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

    就算我是老师,也会遇到育儿难题

      促使我学习成长的,是源于和女儿的一段经历。
      在女儿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我们遇到了她小班的一位老师。我对女儿说:“妞妞,快去和王老师打个招呼。”女儿看了一眼说:“不要!”我很纳闷。回家的路上,我问女儿:你为什么不和王老师打招呼呢?
      女儿看着我犹豫了一下说:“妈妈,我告诉你,你不要骂我!”我说好。原来,女儿刚入园的时候,有一次课间吃水果,她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了,王老师就罚她去厕所站着。
      “我又不是苍蝇,为什么让我和苍蝇在一起!”3年过去了,想起这件事,女儿依然很生气。
      我也想起,当时女儿经常在夜里哭,但是全家并没有当回事。3岁的女儿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心力,把这件事牢牢在心里锁了3年。
      “女儿的心对我是关着的。”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很心痛。
      我是一名老师,一直以来信奉:好学校、好老师、好成绩,才会有好前途。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找好学校,要求女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到五岁,就让她练钢琴,报各种兴趣班。
      在学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某一点做得好,就会和她作比较,给她各种各样的标准。
      至于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我很少去了解。
      听到孩子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时,我开始怀疑自己坚守的信念:我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做的事情是真的对她好,还是打着“为她好”的名义在伤害她?

    不遮掩问题,学习改变才是正道

      亲子关系的源头是亲密关系。
      当时我家就是如此,看起来是女儿对我紧闭心门,其实我和老公的关系更差。我和他在一起,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好好说话,他本身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但是再老实的人,也架不住家里有一个人天天找茬。我俩的交流经常是一触即发,吵架吵得很厉害。给当时的亲密关系打分,三分都算高。
      之前,家庭关系的破坏王之一,就是我容易被引爆的愤怒。在学习后,我发现:愤怒是因为我渴望被认可。
      我是独生子女,爸爸对我有很多期待,对我要求严格,相处时会有指责、愤怒、批评,在家里经常是他怒我也怒。所以,成年后,我一旦收到不认可的信号,就会非常愤怒。
      后来,在做情绪梳理的时候,我看到了爸爸的不易,他一生肩负了很多重担,更看到了爸妈对我的爱——我是独生子女,所以爸妈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爸爸的愤怒、指责、抱怨背后全都是对我的爱与担心。

    学会关怀自己,不再外求,为关系减压

      当我厘清了与爸爸的关系后,对老公有了很多心疼。之前与他相处时,我就在补缺父母没有给我的。我要在老公身上全部补回来。“你要包容我。我发脾气,你要听着;我哭了,你要哄着;我孤独了,你要陪着……”相当于,老公养着“小女儿”,还要养着“大女儿”的我。这么多需求加到一个人身上,他肯定满足不了,肯定会很累。
      当我看清楚自己的需求,缩回外求的手,能关怀自己的时候,我们俩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少。
      与老公有分歧时,也会自动运作:我感受到了他的愤怒,他的愤怒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会直接问他:你现在是希望我认可你吗?或者说:我看到了你此刻很愤怒,现在不是交流的时候。很自然地就避开了家庭战争的爆发。
      现在,给我们的亲密关系打分,至少有八九分。
      而我真的很认同一句话:女人,是一个家的定海神针。
      之前除了愤怒,还让我痛苦的就是:不能接纳痛苦和不完美,所以我想掌控生活中的一切,孩子和老公都要听我的,不听就开始编故事,开始控制。
      这一点转变的关键就是“同伴教育”。
      同伴之间的相互照见和支持,帮我看清了生命的全相,也渐渐明白:痛苦和不如意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和快乐并存。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掌控生活,只能接纳,回到自己,关怀自己。
      每次不如意时,我马上回到自己,开始静观:此刻,我是什么感受?我现在需要什么?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安抚自己的情绪。
      当我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心会特别柔软,也愿意给到他人关怀,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现在,我觉得他们开心就好,只是一天而已,我想陪就陪,不想陪就去睡觉。
      当我接纳了自己,与父母、爱人的关系越来越好的时候,与孩子的关系也是水到渠成地变好了。
      现在,女儿的心对我是敞开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愿意和我交流。就说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吧。前两天她刚考完月考,我观察到她情绪低落,就问她考了多少分,她说“88分”。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问她:“是不是心里不舒服?”她一下子就开始吧嗒吧嗒掉眼泪,我轻抚着她的背说:“妈妈知道取得这个成绩你很难过。”她哭得更伤心了,趴在我的怀里一直哭了十多分钟,才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和我分析失误的原因,探讨下次该如何准备考试。
      我很感动孩子长大了还能对我这么敞开,能在我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
      当我厘清了自己培养女儿的目标后,对自己班上孩子的关注点也发生了转变。
      现在,我的关注点是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都有足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发掘与成长,只要做到了,成绩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希望能培养出快乐自信,能完全接纳自己的孩子。
      以前,班上有一个特别胖的小孩。开学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带齐过作业和学习用具,每次他都是挠挠头,说:“老师,我忘了。”
      有一天上课,他又忘带作业,然后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看到了这个孩子的羞愧和自责,很想帮帮他。于是,我问其他同学:“提起xx同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多孩子说“丢三落四”。
      我说:“并不是,其实他是个很优秀的孩子。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想一分钟,然后说出他身上的优点是什么?”一分钟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先对那个同学说:“xx,你看看举手的同学,他们都看到了你的优点,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
      他想了半天,吞吞吐吐说:“爱吃。”“爱吃也很棒,美食家。我们听听同学怎么说?”
      “他特别包容”“还很善良”“看了很多书,知识很渊博”“特别善良,爱帮助人。”
      听着听着,那个孩子开始掉眼泪,说:“老师,大家觉得我这么好,可是我经常落东西。”
      我说:“孩子,你就像一个特别灿烂的太阳,你觉得挡住太阳的乌云是什么?”
      “我的记忆力不好。”
      “刚才很多同学说你很聪明。是记忆力不好,还是没有自我负责?”
      他想了一会说:“没有自我负责。”
      我说:“当我们开始自我负责、自我创建的时候,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开阔。如果自我负责的话,以后你会怎么做?
      他说了很多方法。
      特别神奇的是,从那天开始,他再也没有忘过东西。
      一周结束后,我问他:“xx,这个星期你的作业都交了吗?”
      他说:“老师,我都交齐了。”
      我特别开心地说:“来,同学们鼓掌,xx实在是太牛了!”

    爱,才是让人改变的唯一理由

      现在,我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真诚地关怀他们。
      例如老师们关注的迟到问题,开学时,我会告诉他们:安全最重要;冬天冷了,我会说:你们要吃完早点再来学校,不能及时到校,在微信上告诉我就可以。
      当孩子感受到我的关心与爱时,他们反而会做得很好,来回报我的关爱——我的班级,迟到的孩子特别少。
      我带的是初中,都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与其他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体谅别人,知道别人的不容易,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融洽,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说,我们班的孩子最懂事。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就一个秘诀: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樊海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3-31期

    • 第2020-03-30期

    • 第2020-03-29期

    • 第2020-03-28期

    • 第2020-03-27期

    • 第2020-03-26期

    • 第2020-03-25期

    • 第2020-03-24期

    • 第2020-03-23期

    • 第2020-03-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