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安全生产月里,记者走进地处交城县岭底乡的汾西矿业中兴煤业调度室,大屏幕上可以实时看到数百米井下打钻场景,通过“一钻一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钻探位、管到底、精准抽”。
作为一座典型的近距离、多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能够夺得连续四年瓦斯“零超限、零爆炸、零燃烧、零窒息、零突出”的好成绩,他们靠的是超前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精准的模式。
早在2016年,中兴煤业就提出了“瓦斯不治,矿无宁日”、“误报警就是事故”、“今天的保护层就是明天的安全和产量”的瓦斯治理理念,公司党政结合井下近距离、多煤层、埋藏深、难治理的实际情况,把瓦斯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大的政治任务。
针对井下煤层多、层间距离近的情况,该公司制定了近距离煤层群“一层煤”的瓦斯综合治理方案,逐步形成了一套“保护层+底抽巷+高抽巷+千米钻机顶板走向裂隙钻孔+本煤层顺层钻孔+上隅角(沿空留巷)埋管抽采+被保护层长距离拦截钻孔”极具中兴特色的综合式、立体式瓦斯治理模式。
围绕综合式、立体式瓦斯治理模式,该公司应用了当前先进的瓦斯治理技术,逐步固化了瓦斯治理手段的“五个转变”:即瓦斯治理由“措施型治理向工程型治理”的转变,“局部型治理向区域型治理”的转变,“过程型治理向超前型治理”的转变,“人为管理为主向制度管理为主”的转变,“事故应急处置向数据超前分析预警防范”的转变。
“通过推行瓦斯治理‘五个转变’,应用了‘大数据’分析超前预警防范平台,将管理行为装进了制度的笼子,做到了规矩规范,形成了近距离煤层群‘一层治理,逐层开采’的大格局,做到了对采掘头面提前治理、应抽尽抽、效果达标。”该公司通风区区长刘增全说。
地质不过关,瓦斯治本难。为实现矿井瓦斯的彻底整治,该公司成立了瓦斯地质办公室,将瓦斯与地质充分结合,对地质构造区和煤层赋存异常区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地测科通过井下钻探、物探等手段对煤层构造区和煤层赋存异常区进行精准探测并分析探测资料,形成探测成果。将探测成果提交生产科、通风区、防突区等部门,这些部门再通过探明的地质构造情况,编制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措施并加以实施,保证瓦斯的精准治理,避免地质构造区和煤层异常区事故的发生。
为提升瓦斯治理技术装备水平,该公司秉承“与巨人同行、与能人携手”的科技创新理念,主动承担国家“十三五”《井下碎软煤层大孔径钻孔煤层气抽采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矿井瓦斯防治大数据预警及可视化交互系统研究项目》科研项目;同时开展“碎软煤层自排渣高效螺旋钻进技术”研究,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解决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控问题,达到了瓦斯治理“好、快、省”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山西焦煤集团下发的‘瓦斯防治十二条规定’和我公司‘三区联动高效开采规划’,继续巩固瓦斯治理理念和瓦斯治理模式,采用智能化钻机、千米定向钻机、大数据平台等高精尖新技术提升瓦斯治理水平。继续深化瓦斯地质工作,将瓦斯与地质紧密结合,为我公司煤层‘煤层零突出、瓦斯零报警’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公司防突区区长张鹏说。
本报首席记者齐泽萍 通讯员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