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李建芬:“驻”进群众心坎里

  2015年8月,大同市新荣区商业服务中心业务骨干李建芬,服从组织安排,开始了她的驻村之旅。
  西村乡七里村现有21户、32口人,村集体经济薄弱,属贫困村,现已整村脱贫。驻村初期,她挨家挨户听诉求、搞访谈、做调研,把全村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对贫困户家中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状况,以及脱贫愿望有了清醒的认识,把村内的地理和水土都了解得明明白白,心里的蓝图也清晰起来。
  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七里村气候条件好,交通便利,村里都有养殖猪和羊的传统,还有多年种植小杂粮和胡麻的经验,为何不以此为基础,发展有机小杂粮种植,走一条种养殖结合、长中短结合的产业路呢?
  打定主意后,李建芬带着产业示范户和村组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并结合七里村人文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征、传统产业基础等特点,针对村组情况,制定了“一百亩小杂粮、一百亩胡麻、一百头生猪、一百亩果树”四个一的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了四种增收模式,并通过座谈会、院落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进来。
  为了鼓励群众小众小养,李建芬改变平均主义的补贴方式,在贫困户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全村种植小杂粮542亩,养殖猪200余头,其中20头以上大户2户,除外出务工人员和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外,基本达到了“家家有猪、户户有羊”的态势。
  上级资金如何使用?发展什么产业?能不能持续给村里的贫困户带来增收?能够坚持多久?一道道新题摆在了李建芬的面前。她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商议,决定在全村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2017年,争取资金50万元,建成72kw的集体光伏电站;2018年5月25日光伏电站并网运行,到年底,贫困户每户分红668元;2019年贫困户每户分红1250元。除此之外,她还带领村党支部统一整理集体所有的养殖场,鼓励村民贷款和租赁村集体养殖场发展养殖业,让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带动其他养殖户进行养殖。目前,已有5户从事养殖业,带动贫困户10户;引入个体承包村集体果园扩建果树,发展采摘旅游业,目前已经租赁果园60亩,每年给集体带来经济收入4万元。
  过去,房子旧,道路旧,群众的思想更旧。李建芬下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旧面貌。在李建芬的争取下,建设了25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近四年来,投资98.98万元,全面实施了农村提质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大改善。
  工作中,李建芬发现少数贫困户仍然存在“等发钱、靠扶持、要救济、不想脱贫”的陈旧思想。为了彻底消除这种思想,她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和贫困户谈感受、谈变化,通过入户走访交流、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向群众传达政策,邀请区讲师团、文艺演出队,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向贫困户宣传、倡导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杨晓明 通讯员张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6-21期

  • 第2020-06-20期

  • 第2020-06-19期

  • 第2020-06-18期

  • 第2020-06-17期

  • 第2020-06-16期

  • 第2020-06-15期

  • 第2020-06-14期

  • 第2020-06-13期

  • 第2020-06-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