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但近些年,大面积的红枣滞销成为农民致富的“拦路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发展枣芽茶产业新业态,不仅填补了临县不产茶的空白,而且让更多的百姓通过“小茶叶”走上了致富路——

临县:红枣树上“飘出”茶香味

  在近日举行的山西药茶宣传推介会上,临县的阳府井茗玥枣芽红茶再次成了整场宣传推介会的焦点。
  “我们的枣芽红茶无污染、无农残、无添加,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长期饮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人体免疫力。”阳府井集团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五生在宣传推介会上这样介绍吕梁药茶。
  作为枣芽红茶主要产区的临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药茶产业,让“小茶叶”成为了该县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从无到有,枣树“飘出”茶香味

  近日,记者走近临县曲峪镇开阳村的枣林里,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几十名村民正背着竹筐在采摘枣芽茶。
  56岁的张翠娥一边采摘一边喜不自胜地说:“现在采茶平均下来一天也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采得越多,赚得越多,一个月下来能拿3000多块钱了,比出去打工划算多了。”
  在该县,像开阳村一样通过采摘枣芽茶走上致富道路的还有许多,而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县委、县政府依托实际开出的脱贫“良方”。
  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有着悠久的枣树种植栽培历史与深厚的红枣文化。但近些年,大面积的红枣滞销成为农民致富的“拦路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为此,县委、县政府根据老百姓多年来有食用枣芽的历史以及国内各红枣主产省份的枣芽茶在各大电商平台均有销售的事实,于2017年联合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打造了枣芽茶产业发展新业态,同时填补了临县历史上无产茶的空白,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小茶叶”走上了致富道路。

从有到优,创优质茶产业品牌

  枣芽红茶要想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必须要保障茶叶的绿色环保,打造一批优质茶、品牌茶。为此临县县委、县政府在技术研发上下足了“绣花”功夫,该县与日本株式会社东方国际、中国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福建林总达成了联合研发与技术指导合作关系,在烘干、提香、发酵、捻揉的关键点控制CCP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该县拟筹建“茶树嫁接枣树”的新产品实验基地,通过嫁接后的嫩芽嫩叶研究探索新的枣芽红茶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营养品质,为枣芽红茶高端化发展并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2月24日,枣芽红茶在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山西药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上被确定为“山西药茶”重点支持发展产品之一。枣芽红茶系列产品入选了第一批《全国扶贫产品名录》。在“吕梁市第四届名特优功能食品暨2019农民丰收节”上,还喜获“吕梁市十大功能食品奖”。

从优到强,“小茶叶”变身“金钥匙”

  品牌塑起来,市场火起来。去年阳府井集团与日本株式会社东方国际成功签约1.2亿元人民币枣芽红茶采购项目,并在今年成功签约联合研发阳府井枣芽红茶等系列农特产品项目。
  为了更好地巩固枣芽红茶这一致富产业,临县县委、县政府联合阳府井集团在今年将建设年产2500吨的枣芽红茶工厂,并筹建10万亩枣芽茶采摘基地。基地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在合作社建立采购点,由合作社负责与各行政村村委对接收购。预计可带动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合作,辐射带动枣农10000户,按人均日采摘50公斤左右嫩枣芽,每人日可收入近200元左右。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2021年枣芽红茶产业将辐射带动柳林、石楼、兴县等周边县市,届时全市65万枣农将因此走向致富道路。
  谈到枣芽红茶产业发展时,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说:“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下一步,我们将开设枣芽茶采摘和制茶技能培训,来进一步辐射吕梁药茶产业发展范围,提升药茶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率先蹚出一条吕梁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李全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6-23期

  • 第2020-06-22期

  • 第2020-06-21期

  • 第2020-06-20期

  • 第2020-06-19期

  • 第2020-06-18期

  • 第2020-06-17期

  • 第2020-06-16期

  • 第2020-06-15期

  • 第2020-06-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