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治6月29日讯(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王楠 李志芳)近年来,壶关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五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依托经济组织,发展“合作服务型”集体经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旱地耕作传统优势和靠近市区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集体运营、合作经营,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依托特色优势,发展“旅游带动型”集体经济。该县依托“两谷两带两园两镇”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在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AAAAA级景区的龙头带领下,狠抓全域旅游。
依托现有资产,发展“城乡物业型”集体经济。在城中村和中心集镇(村),通过出租临街集体门面房发展商业,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小区居民服务,大力发展城乡物业。目前,该县已有53个村获得了物业管理收入。
创新盈利模式,发展“资金入股型”集体经济。针对一些村无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窄、条件不成熟等问题,各村借力龙头企业,分别把产业资金入股到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紫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郭氏羊汤、欢乐太行谷、大象集团、凤凰山庄等企业,既确保了资金安全,年底各村还能按照6%-10%的比例获得分红收益,增加村民收入。
依托集体资源,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源,通过资产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有效利用现有闲置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校舍以及“四荒地”等,上马或引进扶贫车间、农业合作社、石料企业、加油站等特色产业,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170余个村的沉睡资产变成了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