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山西农信:助力脱贫传佳绩

  近年来,山西农信系统充分发挥金融助力脱贫主力军、排头兵作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8.5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6.6%,提前6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40.06亿元,占到全省24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近一半。

早部署重落实 多措并举抓推动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年初,山西省联社就全系统金融扶贫、重点工作考核、监管政策要求等工作进行安排。6月末,全省农信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占全省24家主要银行业机构的46.05%,较去年同期多投放5.79亿元;58个贫困县扶贫小额信贷累放16.02亿元,占全系统累放86.22%。
  针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农信系统灵活采取电话、网络、入户对接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回访、摸排,全面了解贫困户后期恢复生产以及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鼎力帮助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尽快复工复产。到6月末,全省农信社在疫情期间投放扶贫小额信贷41237户、18.57亿元,合理办理无还本续贷、展期1.56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284户,帮助贫困户克服疫情影响助推复工复产。
  同时,省联社分别与11个市级机构签订了2020年度金融扶贫目标责任书,传导责任压力,督促落实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截至6月末,省联社已组织了4次专题培训,培训人员达5815人。

抓管理严督促 多管齐下防风险

  一是强化准入管理,做到扶贫资金投放精准。省联社严格按照“四有两好”标准筛选,对符合标准的应贷尽贷、快速支持。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时严格遵循“5321”的基本要素,即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用途必须用于发展生产。二是强化监测督办。依托信贷管理系统定期对扶贫小额信贷的到逾期、欠息等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督办意见、风险提示和约见谈话,限期整改。三是强化整改问责。省联社对扶贫信贷的投放精准度、要素合规性、日常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督促整改。四是强化挂牌督战。坚决扛起防范风险的政治责任,省联社督促各级农信社集中发力,突出重点,确保投放目标完成到位,风险防控、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强协调谋振兴 多方联动成合力

  省联社于3月24日对全省农信社信贷条线业务922名骨干进行了系统培训,引导县级行社积极运用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政策,增加低成本放款资金来源,壮大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6月末,全省农信社使用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余额达278.96亿元,其中58个贫困县使用各类人民银行再贷款余额达103.73亿元。
  省联社还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贴息、风险补偿、出列户政策无保障、信用环境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市、县农信社及时向扶贫、监管等部门进行反馈,努力保障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安全运行。
  在此基础上,省联社持续推进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巩固致富农户脱贫成效,督促全省农信社对于仍有信贷需求的脱贫户,纳入乡村振兴信用体系,提供农户贷款支持,引导脱贫农户围绕乡村振兴项目上下游发展生产。明确乡村振兴长远目标,督促全省农信社按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本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导自身未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明确长远规划目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督促全省农信社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及时掌握和详细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特色脱贫项目信息,尽早、尽快积极参与,尤其是贫困地区有带动脱贫作用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项目要积极参与。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指导全省农信社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信贷投入,坚持把产业发展贯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全过程,围绕地方特色,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优产业扶贫,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脱贫。

崔军太 左建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02期

  • 第2020-08-01期

  • 第2020-07-31期

  • 第2020-07-30期

  • 第2020-07-29期

  • 第2020-07-28期

  • 第2020-07-27期

  • 第2020-07-26期

  • 第2020-07-25期

  • 第2020-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