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里的母牛又下了一头小牛犊,牛圈里的牛越来越多,现在的牛圈有点挤了,我打算今年再扩建一下牛圈。”近日,来到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磨湾村养牛户王新平家的牛圈中,王新平边给牛犊添饲料边介绍道。
从过去的贫困户到现如今村里的养牛大户,王新平的身份来了一次完美转变。
今年50岁的王新平是信义镇磨湾村村民,家里一共4口人。几年前,由于家里人多地少,他患有长期慢性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较大,再加上缺少能干的劳动力,家里的生活日渐走了下坡路,生活异常贫困,2013年,王新平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帮助王新平一家尽快脱贫,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王新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自家的旧院子里改成牛舍,养了2头母牛,一年后,他以每头5000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批牛,收入颇为可观,看到养牛效益不错,饲养成本低,又能顾家,尝到甜头的他,对养殖牛充满了憧憬。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2014年,恰逢牛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王新平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脱贫致富的道路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就在王新平一筹莫展的时候,镇村干部和区中小企业局驻村工作队来到了他家。扶贫干部坐在他家的炕头上,仔细讲解精准扶贫政策,走心开导、倾情帮扶,和他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介绍全区即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工作队的一系列帮扶举措感动了王新平,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给他依靠劳动致富增添了无限动力,王新平感到这次精准扶贫活动就是自己扭转困境的一次绝佳机遇,他下定决心要在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争取尽快过上脱贫致富的新生活。
针对资金短缺的情况,王新平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办理了扶贫养殖贷款5万元,买了几头牛,养殖母牛达到10头,为了把牛饲养得更好,除了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养殖技术外,他还认真自学,通过养牛书籍资料、电视、网络等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养牛技术、先进经验和养牛防疫知识。在王新平的精心饲养下,他养的牛个个长得体格健壮,只用了一年时间,王新平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敲开了致富的门路。
脱贫后的王新平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2019年养殖规模连续3年出栏达到50头,现存栏达25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过好日子不能全靠政策扶持,还得靠自己奋斗,我靠着养牛沾了‘大光’,现在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我相信只要勤劳吃苦、踏实肯干,脱贫致富不难。”谈起今后的打算,王新平满怀信心地说,“等我的牛圈再扩大一下,我要多买几头牛,未来争取办个合作社,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养牛,一起致富。”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