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今年以来,运城市盐湖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三大战略目标”,按照“一城三带三区”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三个一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了大形成了大抓项目抓项目、、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热潮——

高奏发展最强音

  • 盐湖区解州关帝庙南广场改造项目拆迁现场。任志坚 摄

  •   挖掘机、钩机挥舞着巨臂,一栋栋老旧建筑在机器轰鸣声中轰然倒地……7月13日,解州关帝庙东侧的拆迁现场,随着最后一栋三层楼建筑的顺利拆除,关帝庙东西两侧的拆迁工作基本结束。
      短短20天时间,占地46.99亩、涉及53户、征收房屋18236平方米的关帝庙南广场改造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再次刷新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拆迁攻坚的“盐湖速度”!关公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今年以来,运城市盐湖区从上到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三大战略目标”,按照“一城三带三区”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三个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全区形成了大抓项目、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热潮。

    高位推动,为项目建设“提速”

      “区委、区政府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有关乡镇、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及时解决问题,服务项目建设。”7月9日,盐湖区委书记李哲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运城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征地拆迁有关事宜,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时间节点,逐村逐户解决问题,扫清项目建设障碍,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今年,盐湖区建立了“一季一签、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建设中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
      周家坡城中村改造项目是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311”重点工程,项目拆迁涉及586户、需征收房屋面积46万多平方米,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整村拆迁工程。盐湖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克服疫情影响,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期,压实责任,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村两委干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带头从自家开始拆,耐心做群众工作,迅速打开拆迁局面,短短两个月时间,拆迁全部完成。“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把钢尺量到底,对所有的赔偿全部公开公示,赢得了群众理解和支持。”周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周凯深有感触地说。
      为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盐湖区高度重视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主要领导超前谋划,相关部门协作联动,高质量完成项目申报。第一批专项资金已申请拨付到位,关公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盐湖区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分别获得9.15亿元和1000万元的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第二批专项债券申报资金2.19亿元,将主要用于太平兴国寺塔景区广场项目建设,以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难题。
      红星美凯龙综合体项目主体封顶,运研新材料年产11万吨可膨胀发泡微球项目、绿港热力供汽供热发电改造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随着拆迁工作结束,关帝庙南广场改造、解杨路提升、常平仿古商业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陆续开工建设……盐湖区纳入全市“1311”的重大项目有19个,总投资达158.53亿元,涉及工业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目前7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8个新建项目相继开工。截至6月底,该区新复工的项目达64个,总投资220.2亿元,开工率超过10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11.5%。

    未雨绸缪,为项目建设“蓄能”

      站高望远,才能运筹帷幄。科学做好项目谋划、项目储备,是推动项目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盐湖区依托关公文化、德孝文化、盐文化的深厚底蕴,依托中条山系、百里盐池的独特优势,依托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关公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产业优势,围绕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瞄准产业链配套方向,强化与专业机构合作,精准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季度,该区通过建立用好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达效库的“四库”管理模式,共谋划项目446个,总投资达3232.2亿元;储备项目81个,动态总投资达654.13亿元。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该区抽调懂经济、懂市场、善公关、通业务的招商人才,组成工业、农业、文教卫、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型城镇化五大招商小分队,重点围绕传统产业、现代化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以及特色小城镇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制定出台了《盐湖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针对符合盐湖产业发展方向的招商项目,出台了包括土地奖励、税收奖励、搬迁奖励等优惠政策,对现代服务业项目、文化旅游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创新升级、上市企业等重点领域给予一系列奖励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盐湖。

    优化环境,为项目建设“护航”

      6月30日,山西罗幺妹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斌从盐湖区副区长孙冬青手中接过“证照合一”的饭店营业执照。这个营业执照除了经营许可项目外,右上方加载一个二维码,监管部门和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的审批信息。“不到一天时间,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就全办下来了,这可太方便了!”这样的办事效率,张斌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张斌能在一天之内就拿证营业,得益于盐湖区正在推行的“证照同办”审批改革。为进一步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继实施新生儿“四证联办”之后,该区行政审批部门编制和公布了首批九个“一件事”,包括饭店、便利店、学校、运输公司、诊所等开办审批,以办好“一件事”为导向,再造审批流程,统一窗口受理,完善后台并联审批机制,健全合并勘验制度,实行一次告知、一次填表、一次联办、一次出件,真正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好,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次”。
      盐湖高新区作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聚焦企业需求,全员包联,上门服务,攻难点、解痛点、疏堵点,全力为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改造升级行政审批大厅,让企业不出园区办理审批事项;建立网易传媒科创园、清控创新基地两大平台,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引入中北大学研究院,深化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今年以来,园区新签约京东云仓等16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额达30.25亿元;新开工运研新材料、新源谷空调等1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68亿元;续建项目19个,投资总额达29.25亿元,其中14个项目将于年内投产达效。
      每个好项目落地见效,都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开工投产,都是为盐湖高质量转型发展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增长极。“我们将全力支持中心城市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更多的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贡献率。”盐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薛永琦说。

    本报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乔靖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15期

    • 第2020-08-14期

    • 第2020-08-13期

    • 第2020-08-12期

    • 第2020-08-11期

    • 第2020-08-10期

    • 第2020-08-09期

    • 第2020-08-08期

    • 第2020-08-07期

    • 第2020-08-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